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1)“醉驾”是什么行为?判断其属于这种行为的依据是什么?

(2) 如果你父亲饮酒后打算开车回家,你发现了会如何劝阻?

 

(1)醉驾是犯罪行为。判断依据是:醉驾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要受到刑罚处罚。 (2) 告诫父亲酒驾不单是危险行为,会引发交通事故,威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是违法行为。帮父亲请人代驾,如果父亲不听劝告坚持要开车就立即报警,让警察来制止他。 【解析】 ⑴本题考查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理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醉驾属于犯罪行为,。判断依据是:醉驾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要受到刑罚处罚。 ⑵本题考查学生如何规劝自己的亲人遵守法律。规劝时要让亲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告诫父亲酒驾不单是危险行为,会引发交通事故,威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是违法行为。帮父亲请人代驾,如果父亲不听劝告坚持要开车就立即报警,让警察来制止他。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最近几年,我国出境游客的文明素养有所提高。国外类似“请不要大声喧哗”之类的“尴尬的中文警示”少了很多,但是有一些地方还继续存在。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我们必须让文明礼仪也随着旅游新时代一起升级,要让国外景点中的“尴尬的中文警示”彻底消失。

(1)“尴尬的中文警示”说明我们在出游时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2)如何才能让“尴尬的中文警示”彻底消失?

 

查看答案

八年级(2)班同学就本年级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开展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

偶尔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

从来没有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

认为参加公益活动无关需要的同学

8人

16人

24人

30人

 

(1)表格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 中学生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查看答案

材料一:2018年2月22日,三个成年人翻越护栏爬进龙门石窟的某洞窟中摆起pose拍照。当有人上前劝阻时,三人不以为然地说:“拍个照又不去破坏佛像,怕什么!这么小的事情也要管!”

材料二:微博、微信、微阅读等已走进百姓生活。在微公益、微服务等“微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同时,类似于上述“爬石窟”事件的“微行为”却在散播负能量。因此,身处“微”时代,我们决不能忽视“微行为”。“微行为”行为虽小,事关重大。

(1)如何理解“微行为”行为虽小,事关重大?

(2)请你聚焦现实生活,列举两个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微行为”。

(3)你打算怎样从微小处做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中学生?

 

查看答案

八年级学生小赵在放学时发现邻居家大门敞开,一群人在忙前忙后地搬运家具,但是没有见到邻居主人出现,于是小赵留了个心眼,在自家门后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并且记下了搬运的卡车的车牌号。后来证实,那是一伙窃贼。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懂得防范侵害,见义勇为              ②要善于同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要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年下半年,网上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的女士从一包买来的“紫菜”中取出几块泡在水里,说闻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开,吃的时候嚼不碎,判断是废旧的黑塑料袋做的。一时间人人自危,“谈紫菜色变”。后被证实这是个谣言,散布谣言的林某,被行政拘留十天。对于林某的行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是民事违法行为

B. 是行政违法行为

C. 是刑事违法行为

D. 是不道德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