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初中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初二后,他更沉...

材料一:初中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初二后,他更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上网,他花完了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识了一些损友,并和他们一起在社会上滋事。一天,为了网友的“哥儿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受到刑罚处罚。

(1)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判断丁某的哪一行为属于犯罪?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材料二:中学生魏某在上学的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倒,造成右腿骨折。肇事司机贾某要求将此事与魏某父母私了,答应承担治疗等一切费用,并替魏某交了住院押金5000元。见此情景,魏某父母也同意了私了。两个月后,魏某出院,共花去各种费用37258元。当魏某父母要求贾某兑现诺言时,贾某见数额太大,只同意承担一半的费用。结果,双方争执不休。魏某及其父母盛怒之下将贾某打伤,贾某一纸诉状将魏某及其父母推上了被告席。

(2)贾某的诉讼属于哪种类型的诉讼?

(3)请分别说说丁某和魏某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1)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属于犯罪行为。丁某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符合刑事违法性的特征;受到刑罚处罚,符合刑罚当罚性特征。 (2)民事诉讼。 (3)丁某的结局启示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写出三点即可) 魏某的结局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 本题考查违法无小事相关知识,主要涉及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诉讼等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内容,据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1)此问考查犯罪的特征相关知识。丁某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符合刑事违法性的特征;受到刑罚处罚,符合刑罚当罚性特征。因此他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2)此问考查民事诉讼相关知识。魏某撞伤贾某行为,尚没有触犯刑法,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贾某的诉讼涉及民事纠纷,属于民事诉讼;据此作答。 (3)此问属于启示题目,丁某的案例可从预防违法犯罪角度组织答案,具体来看,我们主要应从提高自身素质、认清犯罪危害、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等角度说明;魏某的案例可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考虑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辨析题

(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女同学观点的认识。

(2)请从合理利用网络角度辨析男同学的观点。

 

查看答案

放学后,在离学校门口不远处,小明看见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把本班同学小刚围住,准备动手打他。面对这种情况,小明的最佳做法是

A. 迅速召集本班男生,与这几个青年搏斗,不让小刚吃亏

B. 及时报告学校的老师或拨打“110”报警

C. 不予理睬,小刚得罪了别人,他应当自己承担责任

D. 为了保护本班同学,不顾一切挺身而出,独自与这些不法青年拼命

 

查看答案

薄熙来、周永康等一系列“老虎”受到法律严惩,“老赖”被拘留,财产被查封……这些表明了(  )

①凡是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②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法律的约束力不同于其他行为规则

④法律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制裁作用,对守法公民则不起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 主刑与刑罚

B. 刑法与民法

C. 拘役与死刑

D. 主刑与罚金

 

查看答案

班主任老师在一次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抄袭作业的现象。如果要对这些同学进行教育,可以选用下面的哪些知识(  )

①培养诚信的品德要从小事做起    ②诚信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说实话、做实事

③人们都愿意和诚信的人打交道    ④诚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