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小秦所在的班级开展以“正确使用网络”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探究材料 ...

小秦所在的班级开展以“正确使用网络”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探究材料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11岁青少年网民中有47.9%上网时间通常比预计时间长,12-18岁青少年网民中有60.8%有空闲时间就想上网,普遍表现出较强的网络依赖性。请你根据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我发现的问题:

(2)我对该问题的分析:

(3)我的解决方案:

 

(1)我国大部分青少年不能合理利用网络,网民出现低龄化。 (2)青少年缺乏自控能力,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空闲时间。 (3)①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 ②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③正确使用网络,文明上网。 ④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 【解析】 (1)从题文中青少年上网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上网时间较长,对网络具有依赖性。网民的年龄也出现低龄化。 (2)回答本问需结合第一问中发现的问题,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较差,没有合理的利用网络和支配自己的时间,没有培养多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学生回答内容符合题意即可。 (3)回答本问可从合理利用网络,增强自制力、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等角度组织答案,本问结合第二问对问题的分析得出解决的方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合作探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看到这段论述,小秦产生了两个疑问:

(1)为什么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为什么我们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查看答案

(传承中华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1)上述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2)你想学习哪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传承?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对你有什么影响?

(3)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你为所在学校提合理化建议。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熟悉的古诗文蕴含着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5)上述观点要求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题文)(成都中考改编)东北地区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的摇篮,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工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和“初”字号产品居多,即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占比很高。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要闯出一条新形势下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新路。在优化产品结构中,要着力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联系上述材料,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说明怎样才能实现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查看答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有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滩区景色如画,令人向往。近年来,郑州黄河滩区成了近郊游的热点,成了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娱乐的聚集地。若有朋友到郑州来,游黄河滩区、品“渔家乐”美味佳肴似乎是一种时尚。然而,随着到黄河滩区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在利益驱动下,从事“渔家乐”的餐饮船只数量与日俱增。与比相伴的是,“渔家乐”经营者私搭乱建,将餐饮、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直接排入黄河。“别再让‘渔家乐’污染我们的母亲河!”这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期盼。“保护母亲河,你我在行动”社会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请对“渔家乐”现象进行评论。(两个方面即可)

(2)请为保护母亲河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

(3)保护母来河,你打算有哪些实际行动? (两个方面即可)

 

查看答案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王珏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 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没有现身。缺席了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坚持公益捐款十多年,2017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

(1)你如何看待“兰小草”的慈善行为?

(2)“兰小草”的行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