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召开一周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置于重中之重位置。一年来,一项项利民措施精准落地,一系列改革任务加速推进,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朝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迈进。这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持续取得新进展。大规模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越来越多的乡村绿了起来、美了起来,更加生态宜居;全面推行“马上办”等审批服务,“办事难、办事慢”等问题少了,群众办事更方便;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批黑恶势力被依法铲除、“保护伞”被深挖查处,社会治安秩序更好……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标注着人民对这一年答卷的满意度,为新时代写下温暖注脚。
(1)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
2018年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创新导向,开辟增长源泉”的主张,引来会内会外强烈共鸣。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必须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创新驱动。只有创新,才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观察窗口,我们看到,氢燃料电池汽车、“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捏得起绣花针的仿真机械手……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争妍斗奇;3D打印面膜、共享咖啡机、厨房感应炉……曾经的科学幻想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面对这样的时代浪潮,亚太国家不能等待观望,而应该主动作为、抢抓机遇,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
(1)请你谈谈对“只有创新,才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这句话的理解。
(2)“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结合课本内容谈谈,我国是怎么应对的?
2018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改革工作意义重大。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等地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投诉举报难等问题,从优化审批流程入手,推动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善于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找出路、找办法,加大体制机制创新,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1)“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传递了哪些声音?
(2)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强调我国要“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
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均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面对外国专家认为“没有能力”的质疑,他和团队敢于攻关,不负重任持续创新;面对工程“走钢丝”般的难度,他们既“严”到“苛刻”,又“细”到“吹毛求疵”。林鸣作为这一工程的总工程师说,国家有这个工程,碰到这个挑战的时候,我们责无旁贷。他( )
A. 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B. 在公民法定义务中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C. 展现了当代中国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D. 正确认识和处理身份与责任的关系
2018年8月21日,由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组成的3个巡查组分赴天津、甘肃和广东,标志着“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巡查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开展这一行动( )
A.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B. 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
C. 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D. 是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举措
保守估计,人类每年向海洋投放的塑料垃圾为480万吨到1270万吨,占海洋固体污染物总量的60%至80%。据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格侠介绍,其团队研制出的聚酯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环境耐受性,废弃后能在数天内在海水中降解,最终分解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小分子。这说明( )
A. 凭借科技创新的人类可以对自然一味索取
B.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
C. 我国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D. 我国在解决自身生态问题同时也为解决全球环境污染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