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园欺凌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欺凌者往往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被欺凌者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一般这些受欺凌的学生遭遇校园欺凌时会感到气愤、惊慌失措、紧张害怕、自认倒霉,但很少报案或者告诉家长、老师。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A.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B. 自身权利岂容侵犯,拼尽全力斗争到底
C. 生命安全放在第一,及时报警保护权益
D. 合法权益必须保护,方法得当减少伤害
2018年7月21日,全国首家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研究基地落户昆明。此后,昆明市公安局对少年司法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积极实践,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犯罪预防等警务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促进全市少年司法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昆明公安局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
A. 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需要特殊保护
B. 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
C. 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D. 特殊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唯一方式
某地执勤民警发现一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次日,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A. 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B.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
D. 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
自英烈保护法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下发通知,要求依法惩处侵害英烈权益、亵渎英烈形象等违法行为。江苏、山东、湖南、四川、宁夏等多地检察机关针对诋毁英雄现象,依法启动了公益诉讼程序。这样做旨在
A. 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B. 维护英烈名誉及合法权益
C. 发挥法律的规范约束作用
D.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年11月28日,湖南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彭宇华、李明哲案一审公开宣判,认定彭宇华、李明哲均犯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彭宇华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判处李明哲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这一判决表明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的行为
D. 触犯法律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面对日益严重的机动车与行人争抢过人行道的现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一“车让人”的新法规出台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明显减少,在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也有下降趋势。由此可见
A. 法律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B. 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C. 生活中的矛盾需靠道德协调
D. 法律服务并指导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