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临近初中毕业,九年级1班同学在班会课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感言,畅谈三年来的付出和收获...

临近初中毕业,九年级1班同学在班会课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感言,畅谈三年来的付出和收获。李同学说,他在练习绘画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在美术方面的潜能,克服了自卑,觉得生活很快乐。王同学说,他改变了过去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考试考不好也会感到惭愧,通过认真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被妈妈称赞。刘同学说,他曾因负责班级纪律“得罪”了一些同学,受到冷言冷语,有一次他对一位同学严重失礼,被班主任批评,也失去了评比“三好生”的资格,他现在学会了与同学沟通,也能够替其他同学着想,不把同学个人私事告诉他人……

结合上述同学的感言,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①李同学在练习绘画过程中发现潜能,克服自卑,生活很快乐,说明他在承担责任中学会了客观认识自我,养成了自信,获得了良好的自我感觉等精神方面的回报;②王同学考不好也会感到惭愧,认真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被妈妈称赞,说明他在承担责任中学会了自尊和知耻,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获得了他人的赞许等精神方面的回报;③刘同学学会了与同学沟通,也能够替其他同学着想,不透露同学个人私事,说明他在承担责任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或诚信做人,这是道德角度),尊重隐私权(人格尊严权或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这是法律角度),获得了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回报;④承担责任会获得回报,也要付出代价。几位同学在承担责任中都付出了时间、精力,刘同学还受到了责备和处罚。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认识,根据所学,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应该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这种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同时,当我们承担责任时,也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这就是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结合所学对各位同学的成长历程展开分析。如李某练习绘画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克服了自卑,收获了快乐;王某因为考试失利学会了自尊和知耻,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收获了妈妈的称赞;刘某因为失礼学会了沟通、与人为善、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获得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等。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弘扬民族精神与维护国家统一

①前者为后者提供精神力量

②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

③前者是权利,后者是义务

④爱国主义是二者共同点

⑤“一个中国”是二者的政治基础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2017年,我国批准在南京、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宁波、合肥、福州、济南、青岛、深圳11个市设立跨区域管辖的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促进裁判标准、尺度和质量的统一,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提供更好的裁判指引。这有利于

①鼓励弘扬创新精神

②保护智力成果权

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④保护消费者权益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占比最大,2017年为6199.8亿美元,既给自己带来了效益,也促进了相关国家经济发展,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成效显著。对如图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走出去”优于“引进来”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④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⑤非公有制经济在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

A.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⑤

 

查看答案

目前,共有东部219个县(市、区)与西部279个贫困县(其中有许多民族地区)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帮扶双方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科学施策,精准发力,广泛开展经济、人才、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这说明脱贫攻坚需要

①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带后富者

②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⑤鼓励精诚合作,反对激烈竞争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2017年9月1日,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介绍了传统节日、民歌民谣、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辉煌科技成就等内容。同学们学习这样的教材

①可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可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

④有利于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