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鲁迅年少时看到列强侵略中国,立志拿起文学武器唤醒亿万民众;周恩来12岁就立志“为...

鲁迅年少时看到列强侵略中国,立志拿起文学武器唤醒亿万民众;周恩来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小酷爱科学,渴望长大后为人类带来福音,这昭示我们

A. 只要拥有伟大梦想就定能够实现

B. 编织人生梦想就在少年时期

C. 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不断变化的

D. 个人梦想要同祖国、人类的命运相连

 

D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少年有梦的认识,题文中周恩来、鲁迅和屠呦呦等都是为了国家和人类励志奋斗,表明少年的梦想应该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祖国和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AB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C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中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主动适应初中新生活,接受新挑战   

②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③勇于改变和尝试                   

④善于创新和创造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在这一过程中

①身心不断发展            

②自我意识逐步觉醒

③生活体验日渐丰富          

④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主席寄语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圈梦.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差距    

②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③有梦想就能成功          

④应脚踏实地执着追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查看答案

2018年6月24日下午最后一节课17点46分左右,山西太原万柏林第三中学刘同学在数学课堂上玩手机,其班主任褚老师从教室后门进入发现他在课堂上玩手机,将其手机暂扣。因当时已是下班时间,故老师没有做任何处理,更没有打骂,于17点50分离校回家。之后班主任与家长联系,但没有联系上家长。放学后,大概在6点23分钟左右这位刘同学推车与同学离校,并未发现有异常情绪。当晚,刘同学在家选择跳楼离世......

(1)材料中刘同学的做法警示我们为什么要珍视生命?

(2)守住生命,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生活的百味。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谈我们平时该如何守护生命?

 

查看答案

材料一:当我们在写日记的时候,“他们”可能在门外探头往里看;当我们把门关上了,“他们 ”就变得神经兮兮,不断找借口进入我们的房间,“他们 ”实在太烦了。

材料二:母亲在数落小莉,小莉一边看书一边在聆听教诲。忽然小莉问母亲:“妈妈,一本内容枯燥冗长的书和说话啰嗦有什么区别?”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以把书丢一边,却无法叫啰嗦的人闭嘴。”说完才反映过来,“啊!你是在嫌我啰嗦呀!”母女俩都笑了。小莉用幽默的方法不仅提醒了习惯唠叨的母亲,而且避免了母女之间的冲突。

(1)材料一中类似的“碰撞”的原因有哪些?

(2)如果亲子冲突处理不好有什么危害?

(3)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化解与父母之间“爱的碰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