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一:塞罕坝原本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的天然名苑。然而随着历史...

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一:塞罕坝原本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的天然名苑。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掠夺式采伐,导致大量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此地渐渐成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刮石头跑”的蛮荒之地。每年5级以上的大风,平均要刮117天。因为环境恶劣,当地许多牧民被迫背井离乡。

材料二:1962年,国家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林场。57年来,三代林场建设者在荒漠上徒手种下了112万亩人工森林。如今浩瀚林海正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着当地,泽披着京津冀,恩及着后人。塞罕坝人精心呵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他们明白:当代人享受着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1)从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的角度看,我们从材料一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塞罕坝人的付出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

(2)找出材料二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句子并写在下面。

(3)作为公民,你准备通过哪些具体行动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1)资源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过度开发资源,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我们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2)当代人享受着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3)自觉节水、节电、节气;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参加环保宣传行动;依法同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解析】 (1)材料一中体现了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体现了资源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启示我们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2)根据所学知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所以材料二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句子是“当代人享受着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3)本问从公民角度考查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学生可从有环保的意识、宣传有关环保的政策、落实环保行动、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向有关部门提建议等角度组织答案。应该注意一点就是在回答问题时必须举出落实的环保行动,如少坐私家车、循环使用教科书、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等。本问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缅怀英雄烈士

材料一: 自2018年5月1日起,我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时代呼唤英雄,时代缅怀英雄。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而毕生奋斗、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功勋彪炳史册,精神永垂不朽。

材料二:天地英雄气,浩然壮国魂。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于2019年9月30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仪式。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耸立,北侧花坛上,红白两色花朵组成的花环,寄托着人们对人民英雄的深情追思。

(1)依据材料,思考英雄人物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

(2)请你谈谈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及烈士纪念日活动的社会作用。

 

查看答案

在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一旦失去了道德指引,也会出现空心化。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种信仰,首先就是通过核心价值观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④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的共同价值准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在空间上不是封闭的,在时间上不是停滞的,而是一个鲜活有机、不断吸纳的生命系统。这说明(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魄” 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D.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查看答案

他“作别西天的云彩”,从英国剑桥飞回祖国怀抱,悄然踏进吉林大学地质宫,脚步声却震惊了整个世界。他就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当今中国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我们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②忧国忧民、道济天下

③诚信守法、见利思义            ④律己宽人、扬善抑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国人熟悉的“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

A. 彰显了世界文化源远流长

B. 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一致认同

C. 丰富了国民认知,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D. 促进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