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说明题(要求紧扣题意,联系实际。)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典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提出在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材料二:2018年在中国环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熏彩的一笔。这一年里,环保领域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从“河长制”到“湖长制”,从“各地环保警察”到“中央环保督查”,从“全国土壤详查”到“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从“国家环保标准‘十三五’规划”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污染防治攻坚战”,从“美丽中国”的蓝图到“雾霾爽约”的蓝天……这一件件大事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1)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
(2)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哪些与建设美丽中国格格不入的环境问题或现象?(任答三个即可)
(3)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你准备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促使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与自然更和谐?
简答题
材料一:2019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70年来披荆斩棘,70年来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材料二:校园文化能够提升学校的品位,彰显学校的魅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诵读经典的好处。希望中学将诵读国学经典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走进校园,经常能听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梯,次谨信;泛爱众,而案仁;有余力,则学文……”的朗朗读书声。
(1)结合材料一分析:伟大的精神对于伟大的事业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诵读活动对学校和学生有什么好处?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公共事务、社会管理、慈善事业等不再是政府部门的专利,处处显现着越来越多公民参与的身影。这说明( )
A.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B.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草根基础得到强化
C.公民民主政治实践推动社会发展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于公民政治参与
科学决策是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可以( )
A.通过参加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间接参与制定决策
B.通过参加民主评议会,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C.通过信访举报制度,直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反映给相关部门
D.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公共精神”的本质就是要求公民从主观意志到实际行动上都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这其中所承载的公共关怀更为重要,“公共精神”的树立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公民意识的体现,也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可见,培育和弘扬公共精神( )
①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统一
②增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
③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④可以提高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有的人长期监督公车私用,有的人协调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有的人……一个个普通市民用朴素直接的方式,自下而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些做法( )
A.体现了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B.说明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C.体现了人们的公民意识、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高
D.说明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公民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