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师生关系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9月10日教师节这天,某校德育处为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庆祝第34个教师节,举行了师生恳谈会,请你参与。
(畅所欲言)恳谈会上,同学们畅谈师生间的有趣故事、获奖的激动心情、难忘的研学活动……老师时而微笑,时而沉思,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和期望,老师认真记录……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师生间传递着温暖和感动……
(1)日常学习生活中,你认为怎样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殷切期望)在融洽欢畅的气氛中,班主任老师动情的说:“孩子们,你们天真活泼,充满激情,怀揣梦想,努力前行!未来属于你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老师期望你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快乐生活,活出生命的意义,世界因为有你而精彩!”
(2)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绽放生命之花?
一个学期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七年级学生李想在盘点自己的生活经历时,把自己的几点困惑写入了成长记录袋,请你帮他释疑解惑。
困惑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有梦就有希望,梦想照亮现实。进入初中,我也有自己的一个个美好的梦,该如何实现呢?我想了很多,真的很困惑!
(1)你的观点:
困惑二 分析期中考试成绩时,我感觉自己的英语听力没考好;语文作文没得高分;书写比较潦草,被扣了卷面分,真的好无用啊!我无法接受这些现实,要是都像数学成绩那样突出就好了,我怎么会这样呢?……老师给我的批语说,要全面看待自己,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就一定能赶上去!我该怎么接纳和欣赏自己呢?
(2)你的观点:
困惑三 学习《珍视生命》这一课时,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活着,不能过多的追求物质享受,攀比生活条件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追求,以陶冶心灵,浸润人生,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你的观点:
评析热点事件。2019年9月6日,冀华中学开展了一次以“遵守规则,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相关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列任务。
(杜会现象)
材料“老赖”是指欠了钱迟迟不还的人。人民法院将有履行还救能力而拒不还款的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照名单”,这些人被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限制办理信用卡等。随着联合惩戒作用日益凸显,截至2018年月30日,全国280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探究一: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老赖”的行为缺乏什么意识?
探究二:从自由与规则关系的角度对“老赖”行为人提出劝诫。
(从我做起)
探究三:为了让同学们了解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学习小的同学们制作了一张表格,请大家完成。
生活万象 | 应该自觉遵守的规则 |
在教室上课 | ① |
乘坐公交 | ② |
上下楼梯 | ③ |
预防校园欺凌。
材料一《法制日报》报道,2019年10月22日淅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宁波某学院董某等6名学生五到一年有期徒刑。该6名学生在学校宿舍内对同学小江(化名)采用口塞纸巾、绑皮带、在身上写侮辱性语言、强迫抽烟、拳打脚踢等方式进行凌辱极大地影啕了小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
材料二对于校园欺凌事件,司法机关、教育主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果断釆取措施进行处理,让施害者引以为戒,并警示其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
法治连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仿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投致人重伤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1)根据材料一中法院的判决推定,该起校园欺凌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
(2)请你说出校园欺凌的两个不良影响。
(3)请你就预防和打击校园欺凌,从不同角度提出你的建议。(提示:可以从国家、杜会、学校等角度作答)
参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消防员,他们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群体之一,是灾难面前的“最美逆行者”。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下,用青勇敢春和汗水谱写了一篇篇“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壮丽篇章。
(1)据材料一,谈谈消防员“美”在哪里?
材料二在西部贫困山区的学堂,有他们呕心沥血、挥洒汗水的身影;在抗震救灾的现场,有他们舍生忘死、全力救援的身影;在奥运会赛场,有他们任劳任怨、忙碌活跃的身影……精神在服务中升华,生命在奉献中闪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2)据材料二,概括志愿者的行为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思考,青少年可以怎样更好地服务和奉献社会?
关注网络话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社区、微博、微信、论坛等信息传播方式得到广泛的使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上预约挂号;病例实现多家医院网络共享;患者不用再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网上订餐…就算去莱市场买莱也可以用“扫一扫”的方式来支付。如今,许多人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生活需求。
(1)概括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二据报道,某市一名中学生小李经常在微博发布个人动态,他通过网络签到的方式把家庭住址发布在网上,结果他家发生了失窃。后来经过调查,盗窃者正是小李在微博上添加的陌生好友妤友根据小孪发布的家庭地址,对他家实施了盗窃。
(2)有同学说未成年人不应该利用网络的方式结交朋友,应该远离网络。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3)综合上述两个材料及问题,你能得出有关网络的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