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上演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半个多世纪以前,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如今,森林茂密、牛羊成群、水鸟嬉戏、鱼翔浅底的塞罕坝,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恢复。据统计,塞罕坝林场林木价值40多亿元,每年门票收入可达4000多万元人民币。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1)从“沙漠荒原”到“林海绿洲”,塞罕坝上演的人间奇迹,告诉你怎样的道理?
(2)像塞罕坝这样的人间奇迹,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结合所学,说明如何保护这份来之不易的“人间奇迹”?
某校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参观了“甲骨记忆与汉字演变”主题展览。请你在下面两个板块中,任选其一完成。
(板块一汉字演变)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此板块的展览写一段结束语。(不少于30字)
(板块二汉字互动体验)
(2)结合所学,说明汉字互动体验活动的积极意义。
北京市立法重点治理不文明行为。
(关注立法动态)
动态一 本市开展了促进文明行为立法的问卷调查,参与网络问卷调查人数为141.2万人;线下入户采集各区市民和各级人大代表意见。法规起草前的调查显示,受访者中99.36%对立法持支持态度,认为确有必要。 | 动态二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使用者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停放车辆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五十元罚款;拒不改正的。处二百元罚款。 |
(1)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对“良法”的理解。
(思考法律实施)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从建筑物向外抛物,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由建筑物管理人予以劝阻,要求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处一千元罚款;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结合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明如何有效落实《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规定。
材料一:“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1972年7月,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包含她在内的3名科研人员成为首批试药志愿者。她从传统中医药中找到治疗疟疾的药物,以身试药,最终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材料二:十五年间,从探月、落月到世界首次月背软着陆探测,“嫦娥”团队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五战五捷的辉煌成果,孕育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在我国航天史上书写了精彩的一页。
材料三:放学路上,小蔡看到环卫工人清理草坪落叶,速度很慢,他想发明一款能在不平整的草坪上运行、不损坏青草的扫地机。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走访调查,并不断尝试创造,最终研制出“草坪落叶扫地机”。
以上人物事迹,对培养创新精神有哪些启示。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当代青年要( )
①热爱伟大祖国,忠于祖国人民 ②坚定国家理想,放弃个人理想
③练就真本领,不断学习和提高 ④做实干家,严谨务实锲而不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 )
①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