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2020年,在党中央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全国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以最短的时间建成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并投入使用。从除夕夜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到3月8日为止,全国共有346支医疗队,4.26 万人抵达武汉和湖北,与当地医疗人员并肩作战。全国各地的物资、技术设备以最快的速度源源不断地驰援湖北。基层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公安干警、疾控人员、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坚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奇迹”。
(1)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关键时刻,更见中国制度优势。”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的国家制度给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底气。
某小区居民2月18日从外地回京。回京后的第三天,他准备离开所住小区外出购物。面对社区防疫人员劝阻,他说:“我就要去超市买东西!你们替我买的,我不满意!”
(2)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位居民的言行进行点评。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全球性问题?
时间是奋斗的尺度,是筑梦的空间。
(时间轴上的变迁)
变迁一:“三大件”,一个具有时间感的词语。随着时代变迁,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心目中曾经的一些“大件”,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与此同时,新的“大件”顺次补位,成为理想生活的标配。21世纪的“三大件”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1)“三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什么?
变迁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难题普遍得到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国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意义。
(时间轴上的劳动者)
事迹一:20世纪50年代,大批科技工作者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隐姓埋名几十年,投身研制“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中。这支科技团队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为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事迹二:“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这是一位扶贫驻村书记的表达。地硕士毕业后毅然返乡,担任扶贫驻村书记。进村开始,她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走访。一年多的时间,地帮助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18年她带领该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贫困发生率从2.88%降至2.71%。
(3)每代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际遇,但不妨碍品格与追求的脉相承,结合上述人物的事在,说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以下两个实践活动,请你完成。
(活动一)
某班板报组计划引用宪法条文开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的宪法宣传活动。以下是他们汇总的条文内容:
一位同学提出:“宣传主题是‘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选取的条文应该体现宪法对民权利的规定。第五条中对国家机关的规定与这个主题无关,不应选用。”
(1)你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活动二)
打开中国政府网,我们会看到互动栏目中的一个内容“我向总理说句话”,点击进入,会到以下信息。
(2)上述信息中提到的权利指的是什么?公民珍惜并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有何意义?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一直绵延流传,逐渐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如图)。2017年,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与尊重。近年来,甲骨文元素的文创产品、校园里频现甲骨文课堂、海外屡办甲骨文特展……让“深藏闺中”的古老文字走近大众、走向世界。
从同学甲或乙的观点中任选其一,辨别正误,并说明理由。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儿感动着我们:
场景一:两位居民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左邻右舍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主动打电话,劝慰他们安心治病。他们的家属要居家隔离,吃的用的,邻居买好送到门口;每天的垃圾,有专人回收消毒。两位患者治愈出院,邻居们在微信群中发出了“祝贺康复,欢迎回家!”的信息。邻居们纷纷伸出的援手,温暖了这一家人的心。
(1)结合场景一,你感悟到关爱他人该怎样做?
场景二:李云是班级宣传委员,每次完成板报绘制都会占用她不少课余时间,她从无怨言,她觉得能够用自己的特长为班级做些事情很开心。学校召开运动会,李云所在班级的女生人数较少,为了保证每个项目都有人参加,她毅然选报了自己不擅长的800米。为了能在这个项目上给班级争光,她每天放学都去操场跑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5名,为班级团体总分第一贡献了力量。老师了解到李云的努力后,激动地说:“我们的班级建设需要‘李云精神’!”
(2)结合场景二,谈谈老师口中的“李云精神”指的是什么?
运用所学知识,为这位同学走出自卑心理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