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中国 团结一心)
材料一: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2019年中国自信作答:“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1)谈谈我国建国70周年以来取得了取得重大进展的根本所在?
材料二:新冠肺炎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提取汇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经过艰苦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党和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防控与救治措施,誓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说明了什么?
(文明和谐 依法治国)
材料一:2020年3月1日,在意大利成为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时,郭伟鹏乘飞机转机到意大利去看球,在意大利转了一圈后于3月6号又转机回国。回国后既没自我隔离,也没有向社区申报自己的境外行程,第二天还跑去上班了!3月11日,他被确诊新冠肺炎。以一己之力祸害了一个省,所以有人称其为“郑州毒王”。目前,郭伟鹏因为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止罪,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1)请结合“自由有红线”的内容,对郭伟鹏的案例进行评析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5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对依法推进疫情防控、提高依法治理能力作出重要部署,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法治正能量。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坚持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抗击疫情,法治是增强“免疫力”、提高“战斗力”的一剂良方。各地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请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角度分析,如何用好“法治”这一剂良方。
(敬畏生命 幸福美好)
材料一:有那么一群人,在病毒肆虐的时候,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义无反顾,勇敢地冲向抗击疫情第一线,在战场上坚守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驰援武汉,齐心战“疫”!在这场与病毒斗争,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他们把希望带给了别人,却把离别留给了自己;把健康带给别人,却把危险留给了自己。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无怨无悔地踏上“病毒之战”的征程。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
(1)我们为什么要对在疫情防控中的逆行者、志愿者等致以崇高的敬意?
材料二: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身不在湖北、岗不在一线,但人人都是战斗的主角,人人都承担着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公共交通司乘人员、环卫工人、超市营业员、快递小哥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奋力保障社会正常运行,是责任;关注抗疫战况,当好“两神山”的“云监工”,是责任;“宅在家里作贡献”,保护自己又关照他人,是责任;如实报告身体状况、自觉配合检查、公共场合戴口罩,也是责任。
(2)疫情面前,人人都是战士!请你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家国情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20年前,18岁的毛琪钦只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学徒工,但他从不放弃梦想,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刻苦学习,与同行交流,勇于创新,不断地进取。20年后,他已成为中冶集团首席技师、上海工匠、全国优秀技术能手、国际焊接技师。毛琪钦的成才之路给你的启示是( )
①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立志成才
②报考职业学校,才能成才
③勤于学习、勇于创造,不断进取
④坚定理想,做到十全十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年是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0周年,1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举办见面会,中意双方宣布2020年为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双方将合作推出上百项活动,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旅游、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的举办表明( )
①我们学习和借鉴一切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②中意文化正在相互融合,走向统
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④交流互鉴有助于中意两国自身文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回归20周年,沧海变桑田。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日子。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步伐,成长巨变。澳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跨越式前进的时代篇章。这说明,我国( )
①坚持“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②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④坚决反对一切形式民族分裂活动 ③坚定支持港澳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A.①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