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开篇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原则”。我国目前垃圾围城、噪声扰民等现象尤为严重。绿色原则写进民法典以后,当小区有人乱扔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你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等方式,要求对方就此打住,并且赔偿损失。
(1)“绿色原则”纳入《民法典》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求。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这句话的合理性。
(2)请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贯彻“绿色原则”?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选举出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走到宣誓台前站立,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庄严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随后,新当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新当选的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分别进行宪法宣誓,新当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进行了集体宣誓。
结合材料,分析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向宪法庄严宣誓有何重要意义?
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就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提出殷切希望,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要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问答下面问题:
上述材料反映国家重视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你作为一名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怎样珍惜这项权利?
1949年到201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总体小康。“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0万亿元,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嫦娥四号”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成功举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世人共睹的重要贡献。
从上述内容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据此,有同学提出,应该把“疫情防控”写进宪法。你对这一建议的态度是( )
A.赞成;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可以让全体公民都重视这一问题
B.不赞成;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C.赞成;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疫情防控”事关国家兴亡
D.不赞成;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已经包含了有关“疫情防控”的法律
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有人认为这是对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限制。这种观点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④错误的,割裂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