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回顾历史,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都以“均平”为口号。如北宋初的王小波...

    材料一:回顾历史,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都以“均平”为口号。如北宋初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口号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直至清朝末年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口号仍是“薄赋税、均贫富”。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确定下来。

材料二: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然而,追求平等是件知易行难的事。例如:住房不公;收入分配不公;人与人竞争的机会不公;贫富阶层之间岐视引发的不公等等。一位刚在城里买房的朋友说,由于当地初中给新生入学设置了“杠杠”,女儿上学可是犯了难;一位正在收衣衫褴楼,满手黑泥,许多行人经过老人身边时,纷纷掩鼻捂口,投去嫌弃的目光……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的义务;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反对特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解析】 本题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待人等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在掌握相关知识点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依据题意作答即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含义的了解。结合教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各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规定体现出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以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如何践行平等。材料“住房不公;收入分配不公;等等,我们没有依照法律来平等对所有成员,有法不依,导致不公;“贫富阶层之间岐视”损害了公民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针对材料,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公民应从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以此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果把我国的所有法律比作由多种乐器演奏的交响乐团,那么宪法就是这个交响乐团的最高指挥。

为什么说“宪法就是这个交响乐团的最高指挥”?

 

查看答案

依据下图的思维导图,根据图中相关内容推测,横线上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国家监察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大会 D.最高人民检察院

 

查看答案

歌德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这是因为(    )

①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

②纪律、法律等规则和自由是彼此矛盾的

③纪律、法律等规则是对行动自由的限制

④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它们分别指的是

A.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B.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C.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平等地接受法律制裁 D.职位高特权多,职位低无特权

 

查看答案

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公正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要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这段话表明了(    )

①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需要遵循公平的原则

②制度的正义在于它只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③社会的公平、和谐与稳定需要正义制度来支撑

④正义制度是建立在人民共同利益基础上的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