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共 13 分) (1)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共 13 分)

6ec8aac122bd4f6e

(1)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图 13)。2004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 245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78 万人。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                     。(保留整数)

(2)读图 14—15,指出景观特征。

图 14:                   。       图 15:                   

6ec8aac122bd4f6e

(3)适合粤北山区发展的产业有                                        

(4)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城市密集区,其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填写正确项的字母)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建立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城市绿化隔离带

C.大量移种山区古树绿化城市

D.鼓励新建“花园式”工厂

E.改善交通体系,减缓交通拥挤

 

 【答案】(1)72.0%(2分)(2)图14:城郊农村;菜地,精耕;楼房密集(共2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图15:山区农村:稻田,较粗放;低矮泥瓦房(共4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3)绿色农业;资源型产业;旅游业;水电;农副产品加工(任答4点给满分,每点1分,共4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4)A,B,E(每项1分,共3分) 【分析】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比重,特征是以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山区产业要联系本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本区的区位来分析。 【高考考点】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文化景观,广东乡土地理 【易错点】图文转换,文字表述是难点。 【备考提示】平时要加强准确的表述地理事物的训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共 19 分)

资料 1:见图 11

6ec8aac122bd4f6e

资料 2:图 12 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资料 3:表 2 是图 11 中 A—B 线上某乡的有关资料。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资料 1,从 B 至 A反映出                         地域分异规律,穿过的经济地带包括                           

(2)根据资料2,当年降水量小于 300mm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       

             。当年降水量在            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 450mm之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        

   (3)根据资料3,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           区,耕作制度是            

(4)根据上述资料,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协调?

 

查看答案

 读图 10,回答下列问题。(共 14 分)

6ec8aac122bd4f6e

(1)此地区地势总体特征为              ,气候类型为              

(2)月牙泉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地下水。近年来,其水位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                    。

(3)此地区以壁画著称的旅游景点是                          

(4)影响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限制因素有           。(填写正确项的字母)

A.远离主要客源地 B.风沙影响 C.交通落后 D.景点单一 E.酸雨腐蚀文物

(5)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查看答案

 气候与临海性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世界主要经济产出地分布在

A.热带、亚热带沿海区域      B.距江海联运水道100 公里以内区域

C.世界人口最密集区域        D.温带气候区域

 

 

查看答案

图 9 表示了我国 75°E—102°E 附近范围内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读图完 成 2题。

1.我国高山林线的高度

A.在 30°N 附近变化最为剧烈

B.在 30°N 以北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

C.在 30°N 以南降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D.从高纬到低纬持续上升

2.沿 30°N 一线地区

A.热量条件优越,畜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B.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C.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重要意义

D.煤炭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查看答案

 从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