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右图武广客运专线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2009年12月9日试运行成功,于26日正式运营。列车最高时速可到394公里。武广客运专线全长约98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最高时速380公里/小时。
材料二 图中阴影处属于人口稠密的丘陵山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2℃,年降水量约1200 mm。由于滥砍林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
(1)简述武广高速铁路相对于一般铁路运输方式的优势。
(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影响武广高速铁路修建的区位条件。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该地区设计一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使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目标。
(4)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试分析原因?近年来这类产业向内地转移,若图中阴影区要吸引这类产业布局,除发挥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优势外,还应做哪些工作?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东部M市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M市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M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图
(1)在地理野外考查中发现,图中3、4处上覆土层较1、2处厚,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受其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变化。
(3)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表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部经济强市江阴,2008年底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530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名列江苏省县级市第一。
材料二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也是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清朝左宗棠说“陇中苦瘠甲于天下”,改革开放前,定西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穿的黄衣裳(救济的军衣),吃的救济粮,住的土窑洞,睡的无席炕”,生活十分困难。改革开放以来,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抢抓国家“三西”建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历史机遇,不断深化市情认识,逐步完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工作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0.1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22元。草畜业和马铃薯种植是固原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主导产业。形成了种草养畜——增粮增收——改善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
(1)江阴市人均GDP比定西市高出许多,其原因是: 。
(2)甘肃定西市经济落后的原因主要是: 。
(3)江阴市与定西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分别是: 和 。
(4)如何促进西部经济发展以缩小东部与西部经济差距?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左虚线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工程,该线以东的主要地形区是 。
(2)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该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调水工程线以西的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较严重,指出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以下3题。
1.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 )
①本格拉寒流 ②千岛寒流 ③秘鲁寒流 ④西风漂流
⑤南赤道暖流 ⑥东澳大利亚暖流 ⑦阿拉斯加暖流 ⑧巴西暖流
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 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 D.⑥→④→甲→⑤
2.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则甲洋流的地理位置在 ( )
A.10°W;61°N B.150°W;4°S C.157°E;28°S D.143°E;32°N
3.若图中的海洋是太平洋,当甲洋流远离海岸且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时,受其影响可能出现严重旱灾的地区是 ( )
A.智利 B.美国 C.印度 D.英国
读石化工业和水泥工业布局与区域生产条件比较表,回答以下2题。
区位条件 |
石化工业 |
水泥工业 |
||
布局要求 |
某区域条件 |
布局要求 |
某区域条件 |
|
资源 |
3 |
差 |
1 |
差 |
劳动力 |
3 |
良 |
3 |
良 |
工厂用地 |
2 |
|
2 |
优 |
燃料 |
3 |
良 |
2 |
差 |
运输条件 |
2 |
优 |
2 |
良 |
市场位置 |
1 |
良 |
1 |
良 |
批发业 |
2 |
差 |
2 |
良 |
用水 |
2 |
优 |
3 |
优 |
税收 |
3 |
优 |
3 |
优 |
(表中数字代表区位因素重要程度:1一指向性要求;2一重要要求;3一一般要求)
1.该区域发展石化工业,虽然市场条件不够理想,但下列区位因素能对其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是( )
A.用地 B.用水 C.税收 D.运输
2.该区域发展水泥工业需要优先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 )
A.建立批发市场 B.跨区域调配资源
C.引进劳动力 D.建立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