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监测显示,截至2010年1月23日下午16时,渤海和黄海北部...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监测显示,截至2010年1月23日下午16时,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的海冰范围达四点六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海冰分布面积占渤海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一。这次海冰灾害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冰层厚。阅读材料,回答21、22题。

1.造成此次海冰冰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锋面雨带长时间滞留     B.反气旋长时间控制该区域

C.寒潮影响时间长         D.北冰洋海冰向南漂移降温所致

2.此次海冰灾害主要影响是 

①内河航运    ②北煤南运  ③淡水养殖  ④海岛居民生活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C 2.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8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代表的有

A.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C.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2.限制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植被 ④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图7为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6~1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A.300毫米  B.450毫米   

C.650毫米  D.350毫米

2.2000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低于350毫米,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3.华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①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    ②减少植物病虫害  

③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    ④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图5和图6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沼泽、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关于图5与图6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1954—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1954—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2.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D.洪涝灾害更频繁

 

查看答案

2009年,第08号台风“莫拉克”在台湾造成461死亡、192人失踪损失、46人受伤,经济超新台币145亿元,图4中能够“莫拉克”成因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

表2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个省会城市,据此回答9—12题。

表2                         (单位:℃)

序号

一月均温

七月均温

年均温

序号

一月均温

七月均温

年均温

-0.3

27.3

14.2

-2.9

26.6

12.7

4.7

29.3

17.2

2.1

28.3

15.7

13.3

28.4

21.8

15.8

28.8

22.9

1.⑥-⑤-④城市气温的变化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2.影响①-②-③城市年温差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3.与④、⑤、⑥相对应的省会城市是

A.成都、武汉、杭州                 B.石家庄、合肥、香港       

C.郑州、西安、兰州                 D.郑州、长沙、广州

4.与⑤城市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其夏季气候特点的主要成因是受

A.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西风带控制      

C.东北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压带控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