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是某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图2是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第3、4题。
1.该国处于图2中的
A.阶段I B.阶段II C.阶段III D.阶段IV
2.该国1975—2005年期间 ,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B.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
C.经历了慢—快—慢的过程 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
图1是某科学家在野外考察时,手持式GPS屏幕上所显示的信息。据此回答1、2题。
1.科学家所考察地区可能位于
A.欧洲阿尔卑斯山脉
B.非洲撒哈拉沙漠
C.北美洲西部山地
D.南美洲亚马孙平原
2.该科学家在考察地区发现多座火山,这些火山是由于
A.非洲板块不断张裂而形成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12分)读图13、图14和表4,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4资料,说明甲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指出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4分)
(2)指出甲国北部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和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说明其成因。(8分)
(10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古往今来,很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败的教训。
材料一 鄱阳湖见证了人类理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由于山区毁林种粮,河导致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山区列为治理重点,使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100平方千米。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则将此项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2“江西省地形、水系图”
(1)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5分)
(2)根据表3中长江流域各类型农业生产状况和特点,说明其主要形成条件。(5分)
状况 |
特点 |
主要形成条件 |
农民收入来自:旅游业,水稻、花卉与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加工业。 |
观光农业 特色农业 |
① (请勿在此处答题) |
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种植和养殖业。 |
工厂化农业 设施农业 |
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现代技术和机械设备 |
政府鼓励稻—蟹、稻—鱼生态生产模式,为保证城郊湿地面积,规定稻田最小比重。 |
生态农业 都市农业 |
② (请勿在此处答题) |
(10分)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一 世博园的沙特阿拉伯馆为“月亮船”造型,被沙漠、绿洲、海洋相间环绕,在其地面和屋顶栽种着枣椰树。
材料二 图10“沙特阿拉伯馆外观设计图”,图11“沙特阿拉伯地理位置图”。
(1)简述沙特阿拉伯馆设计所反映出的该国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6分)
(2)暑期参观世博会的游客,应注意防范哪些旅游安全问题?(4分)
(24分)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写出长江对重庆形成和发展的作用。(3分)
资料一: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为70%。重庆力争在2010年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至15%。同时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承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初步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资料二:重庆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 |
煤 |
天然气 |
电力 |
其他 |
比重(%) |
77.9 |
12.8 |
4.6 |
4.7 |
(2)写出成都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3分)
(3)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4分)
(4)据当地地理条件,说出重庆为减轻酸雨污染在能源开发上可采取的有效措施(3分)
(5)重庆从区域可持续发展出发,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简述其承接产业转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4分)
(6)你若在夏季去四川西部山区自助旅游,说出此季节需防范的自然灾害和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4分)
(7)指出上海宝山与本区域西部的钢铁工业区位条件的不同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