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图1是四个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1,完成第1~3题。 1.图中所示地理景观...

图1是四个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1,完成第1~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所示地理景观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是              

A.甲——全年高温,降水多         B.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

C.丙——全年酷寒,降水多         D.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图中所示地理景观                        

A.甲→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B.甲→丙的变化与低纬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相近

C.乙→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D.乙→丁的变化与亚欧大陆从西岸到东岸的变化一致

3.与图中丁处自然景观的形成天系密切的是                 

A.全年高温的气候         B.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

C.流经沿岸的暖流            D.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

 

1.A 2.B 3.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0分)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决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过程紧密有序,“共计一环工力,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于《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结合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景德镇的瓷器制作需经过取土、炼泥、洗料、做坯、喷釉、满熏、烧炉等过程。由于制瓷业上千年的发展,目前景德镇瓷土可开采储量不足100万吨。

(2)指出景德镇制瓷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4分)

(3)结合图19,分析该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鄱阳湖环境功能产生的影响。(6分)

材料三:鄱阳湖地区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区域竞争力较弱。因此,要加强生态经济区内各中心城市间的协调互动,打造鄱阳湖城市群。同时推动城市群与省内其他城市联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启动南昌、九江、新余等工业城市的区域性热电联产工程,利用电厂余热余压集中供热供冷,有效节能。

(4)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措施?(10分)

 

查看答案

(36分)2010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描述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地形特征。(8分)

海南积极拓展国际旅游市场。目前,俄罗斯取代韩国、日本,成为海南岛最大的客源国,俄罗斯赴海南岛的游客数量远超过其赴新加坡的游客数量。

(2)分析海南岛吸引俄罗斯游客的原因。(8分)

《意见》确定海南岛应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之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渔业出口基地。

(3)分析海南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4)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对应说明其在图16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7,回答第9~11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③→④→②   D.④→①→③

2.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   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      D.技术水平较高

3.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        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   D.产业升级加快

 

查看答案

图6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主要区位条件是

A.农场规模大,劳动力丰富           B.水利工程量大,水源丰富

C.单位面积产量高,地广人稀         D.机械化程度高,地形平坦开阔

 

查看答案

图5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