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晨线和昏线相接时有两个分界点,位于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M,位于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N。下图中的折线表示M一年内的纬度变化。读图判断1~2题。
1.一年内M最大纬度与最小纬度的差值约为
A.47° B.23.5° C.94° D.66.5°
2.M为正午、N为子夜的时间段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14分)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1)、(2)题。
材料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内绝大多数商品将实行零关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共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
材料二:东南亚及周边地区图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国受冲击较大的农产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2)当前,中国走向东盟国家的主要产业有__________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__________型产业,这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有哪些?(10分)
(26分)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4)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三江平原的过度开垦,使沼泽湿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
材料二:下图表示的是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的变化。
材料三: 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________,沼泽面积________,这种变化会使气候变得________。(6分)
(2)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与开垦年限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10分)。
(4)全球气候________,黑龙江省积温________,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条件改善,是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主要原因(4分)。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读下图,完成各题。
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