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9),完成21—22题。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读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关系图,据此回答19-20题。
1.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的原因是
A.雨带停滞 B.冬季风势力强盛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2.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带位于①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②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③时,渤海沿岸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④时,东南沿海多沙尘天气
表1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个省会城市。回答17—18题。
1.影响①→②→③城市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2.与④、⑤、⑥相对应的省会城市是
A.成都、武汉、杭州 B.石家庄、合肥、昆明
C.郑州、西安、兰州 D.郑州、长沙、广州
自2009年秋季至今,我国西南地区遭遇旱灾,局部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据图7回答15-16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特旱地区分布在云、贵、川三省
B.该区域旱情严重程度由北向南递减
C.此次旱灾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伏旱
D.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是导致旱灾的原因
2.中国气象局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
A. 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 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
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6),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