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黄土高原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对这里的...

黄土高原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对这里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明显的影响。图2是黄土高原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的天气时段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黄土高原最容易发生扬沙天气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特征为                          (    )

    A.流量平稳         B.断流                C.洪峰急涨猛落    D.含沙量少

 

1.C 2.A 3.C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1中的圆表示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等值线,O点为极值点,据此回答1—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若图中圆为等压线,PK、QH表示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则                                 (    )

    A.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

    B.该天气系统在夏秋出现称为副高

    C.受该天气系统控制一定寒冷干燥

    D.图示区域中心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

2.若圆表示赤道,0点为北极点,PQ线两侧日期不同,则                                   (    )

    A.图中P点的经度为180°,Q点的经度为0°

    B.由P到N走最近距离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

    C.图中M、N为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点

    D.此时北京时间为新一天的20时

3.若为某时刻昼半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P、Q两点的纬度为15°N,则                   (    )

      A.H点的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

      B.从图中P点到Q点的经度大于180°

      C.北印度洋洋流海水向西流动

      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相关要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3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若该地取得如图正午太阳高度时为广州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期,则该地的纬度度数为           ,试判断下面关于该地的描述最可能正确的是(   )(4分)

A.N坡面为阳坡,红壤广布,适合马尾松的生长

B.图中河流在该地最可能自西向东流

C.该地的自然植被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图中河流不可能存在结冰现象

 

(2)简要说明说明图中河谷的形成原因。(4分)

 

(3)M坡最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是什么?据图概括其形成的可能原因。(5分)

 

 

查看答案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1)说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武汉梅雨起始和终止日期。(2分)

 

(2)读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请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

 

(3)简述长江下游河流的水文特征。(3分)

 

 

查看答案

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15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比较②④两地气候类型(6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在①②③④⑤五地气候中受洋流影响最明显的是         地。导致①地和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分)

(3)②地常年的盛行风向是        (填字母)(2分)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副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4)与③地比较,①地海陆间水循环活跃,表现在                  等主要环节上。(2分)

(5)④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3分)                      

 

查看答案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38-4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甲和丁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A.寒潮、酸雨                   B.酸雨、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酸雨               D.土地荒漠化、寒潮

2.乙类地理现象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

A.纬度和海拔      B.纬度和土壤      C.纬度和地形    D.降水量和地形

3.三峡工程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这是因为

A.三峡水库能容纳和降解更多污染物

B.三峡水电代替火电,减少环境污染

C.库区淹没了大量污染严重的小企业

D.调节下游水量,使枯水期的水量不至于太小,从而降低水污染物的浓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