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在做一个实验,实验用材:1.5升或更大的空矿泉水瓶(1个)、温度计(2支)、土壤(少量)、玻璃盘(2个)、剪刀、手表、纸笔等文具。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将温度计A、B分别放在其上。Ⅱ: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温度计A上。温度计B无任何遮盖物。
Ⅲ:将两个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根据上述实验,请你作出分析:
(1)3小时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
(2)这个实验模拟的是________,并作简要分析。
(3)实验显示对流层大气直接主要的热源来自________;这一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是建设________以更好地起到保温作用。
(4)深秋季节,在寒潮来临之前,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制造烟幕,以减轻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请解释其原理。
下图为某日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此刻北京时间是7:00,则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2)此日,出现极夜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3)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________方向。
(4)此季节,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切断________(气压带),使其仅仅保留在洋面上,如太平洋上的________(气压中心),南亚此时吹________风。
(5)若两个星期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全球昼长达到一年最小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自此以后的半年内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是________。
以下两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乙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
(3)一般地说,A地比B地的降水量要________,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气流C与D相遇后爬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P表示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它将________切断。
(5)E处的风向为________,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印度半岛此时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读沿北回归线的东西向某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的字母是________,图中共有________条断层,B处地形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该地带往往形成________。
(3)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________处。(填字母)
(4)若F处在太平洋板块中,则E点应处在________板块中,若E点为我国的台湾岛,该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若在甲、乙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_处,因为: ________________。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如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回答下题。
1.该地位于
A.45°N,110°E B.21.5°N,110°E
C.45°N,130°E D.21.5°N,130°E
2.这一天
A.地球距离太阳最远 B.嘉兴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分日,当0°经线为0点时,某地北边是热带,南边是温带,西边是黑夜,东边是白昼,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23.5°N,0° B.23.5°S,0°
C.23.5°N,90°W D.23.5°S,9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