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3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3.X、Y两国主要人口问题分别是
A、人口老龄化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人口老龄化
C、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人口老龄化 D、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男女性别比失调
(12分)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A、B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2分)
(2)A、B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_____,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3分)
(3)A、B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 。(1分)其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什么?(3分)
(5分)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灾害种类 |
粮食损失(亿千克) |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 |
干旱 |
200—250 |
150—200 |
洪涝 |
100 |
150—200 |
风暴潮 |
2.5—5 |
50—60 |
冰雹与低温 |
15—25 |
20—30 |
森林火灾 |
/ |
50—100 |
崩塌、滑坡、泥石流 |
2.5—5 |
20—30 |
风沙和沙漠化 |
2.5—5 |
20—30 |
(1)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2004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2分)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简述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 (3分)
读图回答:(10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中央气象台和国土资源部经常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这属于自然灾害防御中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防御。
(4)在野外遇到泥石流,要向___________的方向跑。在山区扎营,为防泥石流,不能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也是多地震国家,下列措施可以减轻地震灾害的是___________。
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③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④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分)材料一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有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 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右图)。
(1)图中A、B两地干旱灾害严重,试分析说明两地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其自然原因。(4分)
(2)简述我国干旱灾害的地理分布特点。(3分)
(3)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成灾强度都在逐年上升的趋势,试分析其人为原因。(3分)
(4)简要说明我国目前减轻旱灾的主要措施。(3分)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29—30题。
时间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