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36.读图,回答问题:(36分) Ⅰ图 Ⅱ图 (1)A山脉是 (名称),它是我国...

36.读图,回答问题:(36分)

 

 

Ⅰ图                                           Ⅱ图

(1)A山脉是         (名称),它是我国重要地理界线,请列举两项(6分)。

(2)Ⅰ图中E处灌溉农业发达,但近些年来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试简述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具体防治措施。(10分)

(3)Ⅱ图中M、N两地≥10℃积温值范围各为多少度?请说明判断理由。(8分)

(4)M、N地区为湿润地区,但M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N地区全年干旱频发。简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5)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图中M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主要迁移方向。(6分)

 

(1)贺兰山(2分)     内流区与外流区 ;荒漠与草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等 (4分) (2) 原因 : 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多大风 ;地表是疏松沙质沉积物;人类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6 分 ) 防治措施 :生物固沙; 沙 地飞播造林种草;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造林(植树种草);提高农业灌溉技术等 (4 分〉 (3) M地   5 500~6 000℃; N地    4 000~4 500℃。    M地为四川盆地,海拔低;N地为云贵高原.海拔高。(8分) (4)M地(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有利于储热;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高,蒸发量大;(4分)    N地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暗河(漏斗)等,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2分) (5)   主要原因:使农村劳动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地区间的收入差别;三峡水库的建设等。(3分)主要迁移方向:农村流向城市;流向沿海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库区居民就近后靠和外迁等。(3分) 【解析】(1)图示经纬定位可知为我国西北,贺兰山,他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 ;荒漠与草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等分界线。 (2)在干旱地区主要是人类的一些过激行为,和水资源的利用不当,造成的荒漠化严重。主要智利措施可针对地表进行改造,例如植树种草,生物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3)等值线的判读,注意看数值的演变规律。 (4)区域定位,M为四川盆地,从地形入手分析原因,N是云贵高原从喀斯特地貌入手分析原因。 (5)人口迁移问题主要存在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会出现,例如从农村到城市,有发展中地区到发达地区等问题,还有就是这个区域的特征,会有三峡移民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1月某日某条经线上16时的昼夜分布状况(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分为昼),A、B、C为经线上的三点,B、C两点的纬度数相同,回答9—11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段全天为夜                        B.BC段都是昼长夜短

C.AS段全天为昼                         D.CS段有部分全天为昼

10. 若A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B点的纬度为X,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Y,则C点子夜的太阳高度为:

A.90°-X-Y                         B.X+Y-90°     

C.X+90°-Y                         D.Y+90°—X

11.如果这一天A(44°N)地为地方时16:30日落,有一架飞机从A地沿最短路径飞到另一半球同纬度某地,到达时刚好日落,则飞机飞行时间最短为:

A.3小时              B.5小时             C.8小时           2小时

 

查看答案

阅读右下加勒比海地区图,回答7-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7.有关右图阴影区域的气候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受海洋吹来的东北信风影响 ②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墨西哥湾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④地处低纬,全年高温  ⑤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

A.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以下有关巴拿马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大缩短了美洲东、西两岸之间的航程,节约了时间和运费;②是巴拿马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促进了经济发展。③航道走向为东西方向 ④其通航能力强,不需要扩建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读下表,完成5-6题。

                  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量月分配情况

地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约52°N)

气温(℃)

3.7

4.6

6.3

9.2

10.3

14.0

17.l

17.9

15.1

11.0

6. 9

4.7

降水量(mm)

72

61

48

65

69

59

74

67

65

71

83

69

乙(约43°S)

气温(℃)

20.1

19.7

16.6

13.2

9.6

6.2

6.0

7.2

10.0

14.3

17.0

19.2

降水量(mm)

9

13

17

12

14

12

14

12

13

16

13

15

5.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是

   A.甲地——日本北海道                          B.乙地——南非高原

   C.甲地——纽芬兰岛                            D.乙地——巴塔哥尼亚高原

6.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地的年均温大于乙地     

B.乙地春季气温低于秋季

   C.乙地降水较少的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

   D.甲地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深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3-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  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  ④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D. 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

 

查看答案

读下右图,甲乙两类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回答1~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表示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1920—1940        B.1940—1960          C.1960—1980      D.1980—2000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