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N、S为南北极点,P、Q是晨昏线与某一经线圈的两个交点,K、L位于晨线与昏线的中点,P、K两地经度差15°.P点纬度随太阳直射电的移动而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K、L两点的纬度值分别是
A.0°、0° B. 23°26′、23°26′
C.0°、23°26′ D. 23°26′、0°
2.图中Q点的昼长可能是
A.8小时 B.14小时
C.16小时 D.24小时
3.关于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南移时,N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B.P点的最高纬度是90°,最低纬度是0°
C.P点纬度最低时,N点昼最长
D.P点与Q点运动方向相反
甲、乙为我国两个省级行政中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B.图1的比例尺大于图2
C.甲地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比乙地远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较乙大
2.有关甲、乙两地所在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少 B.甲地海拔高,乙地海拔低
C.甲地所在省区年太阳辐射强,风能资源丰富 D.乙地所在省区地表崎岖,水能资源丰富
3.甲地所在省区局部地区出现岩石大面积裸露,主要原因是
①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加强 ②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气候干旱少雨 ④植被破坏严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河流侵蚀作用中的溯源侵蚀,是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发展的过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水文和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L1、L2、L3、L4为河流
B.L3是L1河与L2河的分水岭
C.L3河落差最大
D.L4河水流较急
2.若图中河流侵蚀作用不断增强,则未来可能出现的是
A.山地一定变得更低
B.分水岭与河谷之间的高差变小
C.L3附近的等高线将逐渐向南凸出
D.L4河与L1河连成同一水系
图1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图2是该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 蔬菜 B.亚热带季风气候 甘蔗
C.温带大陆性气候 棉花 D.热带草原气候 小麦
2.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A.人口密度 B.灌溉设施 C. 土壤肥力 D.河流分布
3.影响该地每月日平均日照时间年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昼夜长短 B.天气状况 C. 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
(6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中国自然灾害朝代分布
表二古代欧洲国家各种自然灾害每四百年发生次数
——卜风贤《中西方灾荒史:频度及影响之比较》
材料二: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的欧洲和中国,对人口增长的反应都是去开发更多的土地……据估计,当初自然林曾覆盖着整个(中国)国土的四分之三,而耕地的逐渐扩展,连同砍树当柴火,就使该地区的自然林持续减少,直到19世纪初大部分地方已完全失去森林。到20世纪初,森林只限于难以接近的地方和山区,而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已不到国土的5%。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材料三:沙尘暴是近年我国北方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图是我国某省区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森林覆盖率持续减少的原因。你认为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和森林覆盖率减少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因果关系?(8分)
(2)中国自然灾害中,除地震外,还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较多。请综合分析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成灾的自然原因。(10分)
(3)据图分析该省区沙尘暴天气的空间分布特点及自然原因。(10分)
(36分)左图是世界某区域的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布图,右图是该区域农牧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分析该地区不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在极干旱时,人们大量利用水资源可能带来哪些问题?(10分)
(2)右图南部为 农业带,中部、北部为 农业带。并分析图5中A地区牧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3)简要分析左图中B地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0分)
(4)推测图示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简要说明理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