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中甲图),回答1—2题。
1.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 D.雨水、处暑
2.图中乙图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种
某市某中学开展地理观测活动,图中各点是a、b、c、d四个小组以村庄M为基点的实测相对高度,单位为米。据此回答1—2题。
1.村庄所处的局部地形是
A.山脊 B.山间盆地 C.鞍部 D.山顶
2.a、b、c、d四个小组所在坡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A.a B. b C.c D.d
读图 “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1-2题。
1.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
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
2.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A.3700米 B.4800米 C.5000米 D.4680米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读图回答1—2题。
1.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
2.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A.亚马逊平原 B.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图是我国两地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唯噶尔盆地
2.图中M处
A.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潜水埋藏浅
B.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潜水水位高
C.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潜水水位低
D.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潜水埋藏深
图是“某山地海拔高度与植物生长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太阳辐射量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植物生长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1—2题。
1.与图中①②③④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A.①—年太阳辐射量 B.②—年平均气温
C.③—植物生长量 D.④—年降水量
2.②曲线在2500米左右有明显弯曲变化,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面状况 B.大气环流 C.地形坡度 D.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