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M地在某纬线上,N、P两地在某经线上并与M点所在纬线对称分布,NP两地相距2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若N地5时20分日出,M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A.12月 B.2月 C.6月 D.10月
2.若N地18时20分太阳已落,P地仍斜阳普照,这一季节:
A.我国江南地区收割早稻 B.美国大平原小麦返青
C.青尼罗河处于枯水期 D.巴西高原草木凋零
在甘肃陇南万象洞的一根石笋上,记录了中国过去1820年的气候变化史,更隐藏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密码。从公元530年到850年的这个时间段里,包含了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和唐代的大部分时间。在此期间季风逐渐减弱,然后在公元860年突然降到最低点,随后虽又回升了一些,但保持低水平的稳定,之后又在910年到930年之间突然下降,而这个时间正好对应唐王朝衰落的时间。而随后的60年,季风急剧增强,在980年出现一个峰值。直到1020年,季风强度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研究者把从960年到1020年这段时期称为“宋代强季风期”。读公元190年以来季风强弱示意图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回答下列各题。
朝代 |
冷暖期 |
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
晋(265-420年) |
寒冷期 |
匈奴族 |
南宋(1127-1279年) |
寒冷期 |
蒙古族 |
元(1279-1368年) |
寒冷期 |
蒙古族 |
清(1644-1911年) |
寒冷期 |
满 族 |
1.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季风强弱和王朝兴衰关系不大
B.季风强度处于一种波动上升变化的状态
C.季风的减弱对应王朝的更替
D.季风通过影响人们思想变化而导致古代王朝的兴衰
2.下列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气温的关联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此时农牧界线向南迁移 B.中原(南方)地区气温没有变化
C.少数民族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D.冬季风减弱,导致气候寒冷
下图是沿120°经线的海陆分布图,读图后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处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受信风带和地形影响 B.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
C.受寒流影响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对图中④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工业发达,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C.直接频临三大洋 D.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下题。
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
图甲为“某日某时刻等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非阴影部分表示m日,阴影部分表示m+1日;图乙为“该日a地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m日4时 B.m+1日8时 C.m日16时 D.m+1日20时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
A.0°,0° B.23.5°N,180° C.0°,180° D.23.5°S,0°
公元2009年2月9日元宵佳节巧逢“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原因是2009年的元宵月位于绕地公转轨道的近地点,是近52年来最大最圆的元宵月。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通常情况下,“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2009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请判断在图中能反映2009年元宵月的一幅图是:
2.如图代表某时刻地球上可以看到这一精彩画面的地表部分示意图,且图中AOB为昏线。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则C点所在纬线上看到月光的范围是:
A.180°向东到90°E
B.150°W向东到30°E
C.150°E向东到30°E
D.150°W向东到3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