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江中下游某地等高线图(如图三),此时山顶戊的影子正好位于己点且是该日最短的影长,M、N段的河宽为70m,沿MN段河流剖面(如图四)。读图和材料完成:
1.图中河流的大体流向为: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向西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
2.若河流在枯水期时在MN断面的流量为30立方米/秒,平均流速为1.2米/秒,洪水期平均流速为2米/秒(如图),则洪水期河流在MN断面上的流量为:
A.375立方米/秒 B.725立方米/秒
C.730立方米/秒 D.750立方米/秒
3.分析图三中的等高线,存在滑坡体的地点是:
A.丁 B.己 C.丙 D.甲
材料:“早晨出发时昏天黑地,恰似子夜,接近中午才曙光初露,只见路边所有黑色的树枝全部变成了金枝铜干。但是,不到一百公里光辉渐淡,终于一片昏昏沉沉……大雾不知从何升起,车窗上又噼噼啪啪响起雨点,从此这雾再也不散,这雨再也不停……”(摘自余秋雨文集)。回答:
1.材料中叙述的自然现象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
A.12月,南美洲的南端 B.12月,北欧
C.12月,我国的四川盆地 D.12月,我国的漠河
2.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极地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1.滩田M处可种植一季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水稻 B.棉花 C.油菜 D.甜菜
2.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河段河水与两岸地下水关系的是(图中曲线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直线实线为河流。)
冬至日,某校高一学生去图所示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他们借助GPS测得山峰M的纬度为36.5°N,海拔为598米。两组学生分别到达P、Q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仅15米。读图回答:
1.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正午,M峰顶观云亭(高约5米)尖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
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
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
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自然资源少 C.耕地资源少 D.人口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