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气候变化在2007年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12月3—14日的印度巴厘岛“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谈判中成为争论的焦点。
(1)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图。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4)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5)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6)A国内矿产资源缺乏,但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请具体分析A国内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下图,回答: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3.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下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回答:
1.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2.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据此回答: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A.一百万分之一 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 D.五千万分之一
2.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A.20厘米 B.40厘米 C.60厘米 D.80厘米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3)。读图,完成:
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 80m B. 110m C. 170m D. 220m
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3.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读下图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
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