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城市垃圾也称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它是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丢弃的家庭生活垃圾(如废纸、...

城市垃圾也称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它是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丢弃的家庭生活垃圾(如废纸、旧衣服、饮料瓶、荧光灯管等)与人们吃喝有关的厨房有机垃圾及公共场所垃圾、环卫部门道路清扫物及部分建筑垃圾的总称。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城市垃圾的处理处置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城市垃圾处理处置主要以填埋、焚烧和露天临时堆放为主。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几种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焚烧占地较少,焚烧后可最大限度减少垃圾体积,焚烧产生的热能还可发电,是一种安全无污染的处理方式

B. 填埋处理成本低,但占地多,且污染地下水

C. 城市垃圾露天堆放,会滋生蚊蝇,传播疾病

D. 有机垃圾堆肥可作为农业的有机肥,但垃圾在腐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并产生甲烷等气体,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

2.解决城市垃圾问题,需要每位城市居民的参与,规范个人行为。下面有关行为正确的是

A. 进行垃圾分类,家庭垃圾可分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有机垃圾等,电池含有较多的金属,可归为金属类

B. 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可减少清洗餐具的用水量,并减少水污染

C. 经处理后的餐厨废油(俗称地沟油)可重新食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D. 节约粮食,不浪费食物,节约用纸,打印用纸双面使用,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垃圾产生

 

1.A 2.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有大量松散土石分布。某地区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图中相关表格,如果表4中丙、戊代表泥石流易发区域,根据所学知识读图1、2,完成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1中,表1、表2和表3中数字1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土石贫乏、河道位置、坡度低缓

B.土石充足且松散、河道位置、坡度高陡

C.土石充足且松散、坡地、坡度高陡

D.土石贫乏、坡地、坡度低缓

2.图2中,符合该地区河流流向的选项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在西安浐灞生态区举办。4月28日10点4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西安世园会组委会名誉主席王刚宣布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试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时,中国南极昆仑站(80°25′S,77°06′E)的地方时约为:

A.23 时48分   B. 11 时32分    C. 13 时31分       D.7 时48分

2.西安世园会期间,有关西安的昼长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5月某日与8月某日昼长相同     B.各日昼长都不相等

C.昼长大于夜长                   D.昼长为12小时有两天

3.西安世园会期间,正午时分,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东省某中学操场前国旗旗杆的影长叙述正确的是

①始终长于旗杆本身  ②始终短于旗杆本身  

③先变长再变短      ④先变短再变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武汉位于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处,而且城区湖泊众多,有“百湖之城”的美誉,这些湖泊在雨季发挥着蓄纳雨水的作用。然而2011年6月18日,一场长达20多个小时的大暴雨,让武汉几成“泽国”,全城多处交通要道积水严重,交通几近瘫痪。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此次武汉严重城市积水的原因除强降水以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城市的硬化地面导致雨水无法渗透

B. 上游三峡水库泄洪,导致长江水淹没武汉城区

C. 城市排水系统落后

D. 城市发展导致湖泊面积的减少

2.武汉夏季多高温闷热天气,素有“火炉”之称,分析原因正确的是:

①河谷地形,不易散热

②城市水面多,水份蒸发释放热量

③盛夏季节多晴天,太阳辐射强

④城市人口众多,工业发达,排放的人为热量多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浙江沿海某地一河流沿河景观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一般而言,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河段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段河水向下侵蚀作用强     B.丙河段年径流量大于丁河段

C.丙处水能资源一定大于乙处     D.甲处水能资源一定大于乙处

2.2009年8月9日因受强热带风暴影响,该河发生了大洪水,洪水退去后,某人沿河勘查发现:

A. 自甲到乙河床两侧堆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小

B. 自甲到乙河床两侧堆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大

C.在甲处的扇状堆积物面积大于丁处的扇状堆积物面积

D. 在乙处的扇状堆积物面积大于丁处的扇状堆积物面积

3.关于该地水体参与的水循环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参与大循环        B.参与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C. 参与各种水循环     D.参与海陆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4.2011年春,该地出现了旱情,为缓解今春的旱情,可采取的措施有:

A.跨流域调水    B. 海水淡化      C. 人工增雨    D.调整种植结构

5. M山相对高度为1500米,山脚海拔为100米,则:

A.M山山麓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     B. M山上有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

C. M山山麓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M山山顶有终年积雪

6.N山原本树木茂密,后因坡地开垦、水土流失,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土层过薄已无法耕种而抛荒,至今N山仍只是杂草丛生的荒山。N山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A.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B.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荒漠化    D.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查看答案

图1为北半球某地地面状况示意图,7月份该地天气晴朗、稳定少变,则该地白天因热力原因形成的等压面分布状况如图2中     图所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