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1)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

(2)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4分)

(3)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4分)

 

(1)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分) (2)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4分) (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建筑博物馆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材料二 下图中B处有世界上一种典型的地貌景观,该地山高谷深,为避风的良好场所。B附近地区以“文化大拼盘”著称,在这里,有印第安人、新法兰西阿卡蒂人,苏格兰、爱尔兰风俗语言到处可见可闻。而20世纪以来,大量亚洲和中东的新移民也纷纷用自己的文化点缀着这里的多元文化风情。图中C处所示海区及其附近陆地经常大雾弥漫、阴雨连绵,尤其是在陆地的谷地,大雾阴雨经常持续多天,为当地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A附近有美国最为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       (名称),与传统工业相比,其突出特点是:(4分)

 (2)图中B处地貌类型是          ,图中C处海域及其附近陆地多大雾阴雨的自然原因。(4分)

 (3)通过材料二分析,B地区20世纪前后迁入人口的不同来源及其原因。结合材料二分析人口迁移对B地区社会经济产生的深刻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查看答案

(13分)2006年夏季,重庆市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为挽回旱灾的部分经济损失,重庆市政府组织农民工赴新疆拾棉花。事实上,以前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试分析甲乙两区域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2分)

(2)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最不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针对这—不利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2分)

(3)试分析重庆市农民工纷纷赴新疆摘棉花的社会经济原因?  (3分)

(4)重庆某乡镇的小明打算先去成都与表哥汇合,再同去南疆摘棉花。按最近走法请你帮他选择经过的主要铁路线。(4分)  

(5)乙图中①山脉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山脉北侧的盆地中多为半固定沙丘而南侧的盆地中多为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2分)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的统计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世界、中国、美国人均耕地与人均GDP比较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上述哪些省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4分)

(2)从表中看出哪两个省区的人口负担最轻,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3)椐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3分)

(4)读上表,分析造成人均耕地继续减少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

图是“某市1990-2000年不同方向人口密度分布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引起该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    )

A.环境恶化            

B.交通条件改善    

C.工业化速度加快          

D.政府政策的影响

2.东南方向距离市中心约8千米以外的地区人口密度一直很小的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

A.距离市中心较远              

B.处于上风向        

C.山地阻挡                    

D.有河流通过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城市发展阶段图,完成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能正确反映Ⅱ阶段都市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两者之间关系是

A.A              B.B                  C.C              D.D

2.Ⅱ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