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①环境...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查看答案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数据表明 (     )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2.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     )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农牧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第三产业

2.图中哪个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自净能力之内(     )

A.A时间              B.B时间         C.C时间          D.都不是

3.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        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我国30°N附近的大陆东部某地A、B、C、D四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从以下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农业项目,并说明理由。(2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备选答案:水稻、小麦、高粱、甘蔗、甜菜、棉花、椰子、茶叶、苹果、柑橘、蔬菜、花卉、渔业、蛋禽、乳牛]

(1)A区域: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2)B区域: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3)C区域: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4)D区域: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22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示省、市、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4分)

(2)图示省、市、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4分)

(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2分)

(5)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分)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_                                                                    。(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