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完成各题。
降雨量(mm) |
降雨 强度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14 |
很强 |
29 |
0.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草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0年12月22日宜万铁路开始运营,宜万铁路穿过恩施大峡谷,被称为“世界最难修的铁路”,是我国沿长江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各题。
1.宜万铁路工程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山区气温低,冻土发育 B.经济落后,资金技术不足
C.线路长,工程量大 D.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2.下列关于宜万铁路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全国铁路网的布局更合理 B.降低长江“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带动了三峡库区经济发展 D.促进了东西交通联系
3.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省区均为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
B.重庆与武汉的城市地域结构主要受河流和地形影响
C.人口分布特点为中部稠密,东西部稀疏
D.恩施大峡谷是自然景观,为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
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及其中的古诗回答各题。
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一种喀斯特地貌
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水乡江南,丘陵广布
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C.海拔高度不同 D.人类
读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09年2月7日上午10时,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在广东省深圳市观澜镇求雨岭施工现场隆重举行。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部署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是减少排放、改善人们生活的民生工程,对提高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 我国1980—2003年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图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江三角产业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四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走向时所考虑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1分)
A河流 B交通 C 城市分布 D 农业类型
(2) 材料二中,曲线①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曲线②代表能源 变化状况,其中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 年。试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7分)
(3)2008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左右,而我国只有2.7%左右。由此怎么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3分)
(4) 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3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2分)
(2)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5分)
(3)田纳西河的水力资源充足,原因是什么?(3分)
(4)梯级开发成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核心,田纳西河流域通过修建大坝实现了哪些效益?(3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1分)
(2) 山西省煤炭资源有哪些特点? (2.5分)
(3) 煤炭资源的开发除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外,还需要哪些外部条件? (1.5分)
(4) 由图可知,山西省能源的加工转换主要方式:一是 ;
二是 。 (1分)
(5) 从经济效益看,山西省输 好于输 ;从环境效益看,山西省输
好于输 (2分)
(6) 从能源转换效率来看,变化特点是 ;说明的问题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