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A点为影响旅游者出行因素影响程度图。回答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旅游者出游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 )
A.市场距离 B.游览价值
C.旅游环境 D.交通通达性
2.影响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首要因素是 ( )
A.资源的集群状况B.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C.资源的质量D.市场资源
3.有关市场距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旅游地最优吸引半径是无限的
B.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
C.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与游览价值成正比,与经济距离无关
D.对旅游者来说,经济收入越高,出游的经济距离越短
读下面的两幅图,“西安市国内游客构成省级变化图”和“游客对西安市及周边旅游景点到访率统计图”。读图回答各题:
1.关于西安市客源市场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山东省客源比重增长最快
B.周边省份旅游资源客源和本省客源所占比重均下降
C.在开发客源市场方面,应稳固周边地区的客源,重点争取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
D.客源吸引半径呈标准圆状递减
2.关于西安市区及周边景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正确的是 ( )
A.壶口瀑布的游客到访率省内高于省外,主要受景点知名度的影响
B.兵马俑的游客到访率省内外均较高,主要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C.动物园的游客到访率省内高于省外,主要受市场距离的影响
D.省内游客的到访率与景点知名度存在正相关
下图是一个旅游系统模型图。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987年和1994年有变化,如下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回答各题。
|
总收入 |
商品销售 |
饮食 |
住宿 |
交通邮电 |
娱乐门票 |
其他 |
1987年 |
18.44 |
5.92 |
1.74 |
4.8l |
3.88 |
未单独统计 |
2.09 |
1994年 |
73.23 |
12.4l |
14.04 |
18.28 |
20.29 |
3.43 |
4.7l |
1.从空间表现形式上看,旅游系统是 ( )
A.旅游者离开及返回的旅游客源地空间系统B.旅游者往返及暂停的旅游通道空间系统
C.旅游者到达及游览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D.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通过通道相互作用的空间系统
2.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和旅游功能。下列地区不可能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是( )
A.地中海 B.加勒比海 C.东南亚 D.喜马拉雅山
3.旅游发展中交通连接重要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没有交通把客源地和目的地连接起来,旅游资源就只有潜在的意义
B.交通旅游收入是我国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C.游客在交通过程中只是空间的移动
D.旅游线路(包括交通线路)是重要的旅游产品
据报道,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是 ( )
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 ②澳大利亚大堡礁 ③大兴安岭森林 ④西湖风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07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达5 360万人次,外国人达2 4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370亿美元,增长10%。国内旅游达15亿人次,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达6 820亿元,增长10%。旅游业总收入达10 000亿元左右,增长10%。据此完成各题。
1.从材料中可以反映出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是 (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入境旅游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
①回笼货币、稳定市场 ②增加外汇收入 ③平衡国际收支 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农民日报》2007年11月30日报告“我国农村地区生活能源的消耗,秸杆占31%,薪柴占25%,传统的炉灶秸杆薪柴的能源利用率只有10%—15%。”
材料二 2007年12月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节能减排”工作,争取完成
“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图是“世界部分国家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材料三 交通工具尤其是近几年私人汽车的大量增加,使我国石油消费最大增,最近全国许多城市油价大幅提高,石油短缺,出现了排队加油的现象。据统计2006年我国汽车累计生产727.97万辆,以销售721.60万辆的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所用能源56%来自生物能,它带来的后果有哪些?(4分)
(2)“材料二”反映出,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8分)
(3)读“材料三”,鼓励私人购买汽车,能促进相关产业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除加剧石油短缺和交通拥挤外,还能产生 问题,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