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若此图表示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 从非洲迁往西亚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 从北美迁往拉美   D.从欧洲迁往非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

A. 从河北流往山东   B.从湖南流往广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 从湖北流往重庆

 

1.A 2.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表(每1万人中个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 0.95%       B.3.7%        C.0.775%        D. 0.88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有的年龄段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查看答案

(13分)稠密的水网或水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下图是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据图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

(1)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试分析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2)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中下游,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3)时至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4)河流、湖泊、沼泽、海滩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上海和武汉两大城市发展经济所起相同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

(10分)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上接云南、贵州,纵贯广东、广西,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建设西江经济带,把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串联起来,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下图中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该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00米3/秒。图中给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的平均海拔,单位为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简答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建设西江经济带的同时要重点开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流域生态和环境保护、造林绿化等工程,简要分析造林绿化对珠江中下游的影响。

 

查看答案

(11分)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_________。

(2)在赤道至南,北纬30°之间,多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海拔最高的地区是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纬90°附近,有半年极昼现象,为什么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最低?

 

查看答案

(6分)实验原理分析。

如下图在一个平盆中加适量的水,直到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5分)

(2)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