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查看答案

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查看答案

水资源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联合国将2003年定为“世界淡水年”。读“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回答:

省级

行政区

人均用水量(m3/人·年)

人均生活用水量(m3/人·年)

人均生产用水量(m3/人·年)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m3/亩·年)

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

江苏

610

70

540

446

570

宁夏

1780

26

1754

1352

4000

(1)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2)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003年6月20日开始,淮河流域持续降水22天,使安徽、江苏的淮河沿线均超过警戒水位。读图,回答(3)—(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淮河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________海;一条是向南借道

________(河流),再流入海洋。

(4)简要分析淮河易产生洪涝的自然原因。

(5)为了减轻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我们应在下游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 ,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  度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

土层厚度(m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厚度(mm)

28

20

17

15

12

9

7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

(3)在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

读下面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从能源分布看:①地区常规能源中________丰富,②地区常规能源中________丰富,③地区新能源中________、________丰富。

(2)图中实线和箭头为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在能源工程,A是________工程,B、C、D是________工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C线路的电力比B线路优越,试分析其原因。

(3)简答开发④地区水电基地的有利条件。

(4)A、C线路能源调运对开发⑥地区有什么战略意义。

(5)2003年全国19省拉闸限电的过程中,有些省份能源丰富,试分析2003年④⑤两省发生“电荒”的主要自然原因。

(6)简要分析⑥⑦地区能源供应长期紧张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回答解决⑥⑦地区“电荒”的主要措施。

(7)我国优先发展水电的有利条件是

①水能蕴藏量世界第一,开发前景广阔

②对水能资源优先开发利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③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已进入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④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能源发展受到了资源污染问题的约束,而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不到达25﹪,利用好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我国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