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和有关材料回答(10分)
材料一 相关机构估计,1月12日发生的海地首都太子港的7.0级大地震可能最终会造成2 5万人死亡,另统计有约30万人受伤。
材料二 海地处在热带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各月平均气温在22—28℃间,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4—10月为雨季。11月—3月为干季。气温3月至11月相对炎热,12月至2月较为凉爽。
材料三 12月8日,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会场,一名海地代表手捂面孔。哥本哈根大会全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12月7日在丹麦召开,85个缔约国商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歧严重,目前与会各国在碳减排方面完全没有共识,会议陷入僵局。而气候变暖带来的恶果,却已显现在贫穷和海岸小国的身上。
(1)分析海地多发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2)海地大地震与我国汶川大地震相比,地震的震级小,而人员伤亡却高出几倍。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3)根据海地气候资料分析,海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同纬度的广东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
(4)哥本哈根大会,与会各国在碳减排方面完全没有共识,为什么海地代表很沮丧?(2分)
下图所示为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1-4题。
1.. 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
A.海拔高度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纬度位置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全球气候变暖是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
气体排放量增多,其后果影响到诸多领域。分析完成1-3题。
1.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是 ( )
A.保护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 B.城市郊区建设防护林带
C.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D.将火电厂建设到森林茂密的地方
2.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将不会影响到
A.海陆间水循环 B北京到东京的飞行距离
C台湾海峡的宽度 D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
3.全球气候变暖将可能导致气候的变化和气候带的变迁,受其影响
A.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加剧 B.亚寒带针叶林退化为苔原
C.温带草原全部变化为热带草原 D.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冰川总量增多
读下图,回答1-2题。
1.某地区有a、b、c、d、e、f规模相等的城市(镇),现需在其中两座城市设立
百货中转站,最合理的是 ( )
A.a和b B.b和d C.a和d D.c和d
2..图中f地位于山区,林产品丰富,新近发现了一大型煤矿,需修建一条交通线,
有关这一交通线说法正确的是 ( )
A.修建交通线主要考虑的是经济、社会因素
B.交通线要沿f地与附近原有公路最短直线距离修建
C.山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此处不适宜修建交通线路
D.f城镇的发展规模今后不会超过其它五个城市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岛铁路形状及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路呈环形,因为人口均匀分布在该岛的四周
B.铁路呈环形,因为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
C.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南北跨度太大,铁路便于南北沟通
D.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东西跨度太小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虚线处直线距离近,经过的地方少
B.虚线处是河谷,建铁路容易被冲毁
C.虚线处人口密度过小,不用建铁路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读图,如果图中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为河流,完成下题:
下列城市位置与D聚落相似的是 ( )
A.上海 B.巴黎 C. 伦敦 D.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