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总共184天。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意味着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创造“均衡社区”)、“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简图(图8)。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试分析可能影响上海世博会召开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哪些?其主要的应对措施是什么?(10分)

   

(2)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试分析我国上海市城市等级不断提升的有利条件。(6分)

(3)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本次世博会的重要意义。(6分)

 

 

(1)高温干旱、暴雨、台风(4分);   加强气象监测、预报;②制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③世博园区内场馆及基础设施按照防御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标准建设。(6分)     (2)①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和太湖流域下流,位居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地理位置优越,农业资源、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腹地范围广阔;③对外交往历史悠久,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④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化水平高。(6分)(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3)①通过世博会,以上海为窗口,展示中国风采,提升国际地位;②有利于不同地域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强彼此理解;⑧有利于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促进城市经济发展;④以人为本,加强融合,有利于推动城市科技创新;⑤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创造“均衡社区”;⑥有利于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和谐发展。(6分)(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会议的焦点问题是“责任共担”。

  材料二: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人均风力发电量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36.4万千瓦,风能发电已占丹麦电力总量的22%。预计到2030年,丹麦40%的电力将来自风能。

丹麦农业的历史悠久。19世纪70年代起,北美和俄国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廉价的粮食冲击着欧洲市场,迫使丹麦进行了重大的农业结构调整,利用本国的余粮和廉价的进口粮大力发展畜牧业,成为西欧和中欧一些国家畜产品的重要供应国。

  材料三: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简(图7)。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责任共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____原则。(4分)

(2)简要分析丹麦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3)在2009年11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会议上,我国承诺将在2020年前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你认为我国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该承诺?(6分)

(4)请结合丹麦的农业区位,说明其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其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自然和社会因素。(10分)

 

查看答案

11.表1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图5为该国人口增长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25万是该国人口的合理容量,35万是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B.曲线中的M点可能是该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C.曲线中的N点可能是该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不对该岛国的人口增长加以调节,则该国的人口总数将逐渐减少

 

查看答案

 图4为世界玉米收割面积走势图,读图4完成9—1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9.世界玉米收割面积变化幅度较大的年份及其影响因素是  (    )

  A.2006-2007光照 B.2008-2009政策 C.2007-2008市场 D.2008-2009劳动力

 10.关于我国玉米种植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举措,正确的是  (    )

  ①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变种植业为畜牧业  ②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③荒地开垦,沼泽排水,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④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早自清康熙22年(1683年),我国就曾有开辟辽河至松花江的水陆联运构思。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也对沟通松辽两大水系,发展航运和海港作了专门论述。图3为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读图3,完成7-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7.图中南部地区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是  

  ①甲河流域雨季短、蒸发较强,水资源总量小②甲河流域工业污染严重,需要调乙河水冲淡净化  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 需水量大④乙河结冰期长,没有航运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该工程建成后所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减少沈阳、辽阳与鞍山等地的地下水开采量,缓解城市地面沉降问题

  B.吉林省中西部是输水的必经之地,也是“近水楼台”先受惠之地

  C.输水干线将极大地提高辽河的航运价值

  D.该工程将减轻洪水对哈尔滨的危胁

 

查看答案

 图2中ab为经线圈,cd为晨昏圈,M为经线圈与晨昏圈的交点,读图2,完成5-6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5.图中M点的地方时可能为   (    )

  A.6时      D.9时      C.12时     D.18时

 6.当图中M点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

  A.我国东北冰雪开始消融,农民积极备耕

  B.澳大利亚的农民正忙着收割小麦

  C.长江流域防汛形势严峻

  D.哈尔滨冰灯闪烁,人们正欢度春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