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未来十年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计表,回答:
|
2000年 |
2010年 |
总人口 |
18亿 |
20亿 |
GDP |
1.7万亿美元 |
2万亿美元 |
外贸 |
1.3万亿美元 |
不详 |
1.从目前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最具潜力的是
①资源优势 ②市场优势 ③交通优势 ④科技优势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下列工业类型中最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①原料指向型工业 ②市场指向型工业 ③动力指向型工业 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⑤技术指向型工业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差异显著,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有很大不同。回答:
1.关于北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润地区广,水资源丰富 B.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布
C.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主 D.农作物生长期短于南方
2.关于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作物可一年两熟到三熟 B.广泛分布大量的黑土和黄土
C.各省都为甜菜、大豆的重要产区 D.草类茂盛,天然牧场遍布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B.北方地区有色金属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
C.南方环境污染、洪涝灾害、地形破碎是其发展的限制因素
D. 南方开放较早,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读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
1.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原因可能是
①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1985年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
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工业稳步增长
3.近年来,本地区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下图,“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2004年)”,完成:
1.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关于①、②、③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干旱或高寒区,所以第一产业比重小
B.②自然条件优越,所以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C.③交通便利,生产力水平高,二、三产业比重大
D.①沿海区位,交通便利,历史基础好,二、三产业比重大
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①M城市代表上海 ②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N城市代表武汉 ④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2.关于各经济格局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①a经济带覆盖的范围最广,经济活动较多
②经济最不发达的是b经济带
③c经济带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d所在的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比较丰富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分析江南某省某乡农村面貌的变化表,完成:
1990年概况 |
2000年概况 |
丘陵为主,土壤贫脊 |
修建水库,引水入乡,营造湖岛风光 |
粮食种植为主 |
淡水养殖及加工式为主 |
砍伐林子,水土流失 |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茵 |
文化生活单调 |
“渔村一日游”的项目十分火爆 |
外出打工者众多 |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众多 |
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
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 |
1.根据1990年至2000年该乡的发展状况,判断2009年该地区最可能的发展阶段是
A.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后工业化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变 B.产业结构的变化 C.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D.旅游业的发展
3.该乡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加工业的主要条件是
A.丰富的地表水资源 B.劳动力丰富 C.旅游业的发展 D.周边山区森林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