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北京时间某日2时的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图中150N纬线与经线圈BAC垂直相交于A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实心点及字母N标出北极点所在的位置。
2.B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该日B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
3.流经E地附近海域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
4.图中D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该地区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
读“以某海湾为中心及周边地区轮廓”甲和乙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写出甲、乙两地区相同的大宗农产品(经济作物)名称。并简述两地种植该农作物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点和甲地区有利、乙地区不利的因素。
2.分析乙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甲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崛起,请分析其原因。
4.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简析两海湾易发风暴潮的原因。
读“1954年与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损失对比表”结合所学回答1—2题。
1.1998年洪水淹没面积和死亡人数都比1954年少,其主要原因是
A.1998年洪水水位没有1954年的高
B.新建设的许多防洪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C.1998年的降水时间比1954年的短
D.1954年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1998年要大得多
2.1998年的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1954年损失的十几倍,其原因是
A.1954年洪水到来前,政府组织军民对财产进行了及时转移
B.1954年洪水发生的时间比1998年稍晚,农田的农作物已经基本收割
C.1998年长江流域与1954年相比经济迅速发展,资产密度加大
D.1998年洪水主要淹没的是城市,而1954年主要淹没的农村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际间的流动。据此回答1—2题。
1.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能源密集型产业
2.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②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③这种产业转移也可以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④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读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村落按形态而言属于
A.多边形聚落 B.带状聚落 C.环状聚落 D.团状聚落
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依山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座落
D.为逃避野兽袭击
3.如果甲聚落发展成为城市,从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考虑主要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