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过程最长的奇观。此次日食在黎明之后从印度拉开帷幕,随后推进到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进入中国后,自西向东经过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省市,基本贯穿整个长江流域。回答:
1.出现日全食时,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
B.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C.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太阳处于月球和地球之间
D.日地月成直角且太阳处于角的顶点
2.日食自西向东移动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B.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地球自转速度
C.地球公转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D.太阳视运动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下图是“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读图完成:
1.下列说法与上图所反映的能源消费构成变化一致的是
A.大约在19世纪80年代进入煤炭时代 B.从1890始,煤炭的比重不断下降
C.世界能源利用多样化时代结束于1950年 D.图中的五类能源均由太阳能转化而来
2.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B.各类能源蕴藏量的变化
C.消费方式的变化 D.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读下表,回答:
|
世界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城市人口 (亿) |
城市化水平 (%) |
城市人口 (亿) |
城市化水平 (%) |
城市人口 (亿) |
城市化水平 (%) |
|
1950 |
7.34 |
29.2 |
4.47 |
53.8 |
2.87 |
17.0 |
1960 |
10.31 |
34.2 |
5.71 |
60.5 |
4.60 |
22.2 |
1970 |
13.71 |
37.1 |
6.98 |
66.6 |
6.73 |
25.4 |
1980 |
17.64 |
39.6 |
7.98 |
70.2 |
9.66 |
29.2 |
1990 |
22.34 |
42.6 |
8.77 |
72.5 |
13.57 |
33.6 |
2000 |
28.54 |
46.6 |
9.50 |
74.4 |
19.04 |
39.3 |
2010 (预测) |
36.23 |
51.8 |
10.11 |
76.0 |
26.12 |
46.2 |
1.上表说明
A.1950年—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5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2.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3.不少城市由于人口和家庭小汽车猛增,导致交通拥堵。下面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看法,正确的是
A.在城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并大量建设停车场;
B.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并加强交通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家庭小汽车的增长,设立无车日,倡导步行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车流量
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布局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市民流动量
下图是在300N正午时,同一高度竖立的物体在冬至日的影长随坡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
1.形成日影的物体高度约为
A.2tg64.50 B.2ctg36.50 C.2tg36.50 D.2ctg64.50
2.A点的地形为
A.缓坡 B.陡坡 C.陡崖 D.鞍部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
1.此图反映了:
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②地球公转方向;
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半球;
⑤黄赤交角的度数。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运用此图可以正确解释
A.地球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 B.黄赤交角为23.50
C.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 D.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点
读下图,回答:
1.制约②地农业发展不利自然因素主要有
A.人均耕地面积少 B.农业投入少 C.土壤贫瘠 D.水旱灾害频发
2.四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中,某一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与其它三地不同的是
A.①地以畜牧业为主,其它三地以种植业为主
B.②地农产品以自给为主,其它三地农产品供应国际市场
C.③地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其它三地以中小型为主
D.④地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最优,其它三地的水旱灾害较频繁
3.下列关于③地农业区位因素的不正确叙述是
A.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 B.工业基础好 C.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 D.土壤肥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