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欧洲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图,完成下题.
关于图中等值线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等值线向南突出主要受地形影响
B.A处等值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B处等值线闭合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D.B处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可能是10%-20%
2009年11月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都经历了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山东、北京等省份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暴雪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暴雪。据此完成6~7题。
1.当雪灾发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长城站出现极夜现象 B.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C.法国马赛港阴雨天气较多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2.形成本次雪灾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A B C D
读下面四个区域简图,完成4~5小题。
1.于四地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两地都是平原,气候宜人
B.甲、丁两地资源丰富,大量出口能源矿产
C.乙、丙两地气候特征、成因相同
D.甲、丙两地北部都有高大山脉,它们都对当地的南北气流有明显阻挡作用
2.四地人文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地所在国都有世界著名的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工业区
B.甲、丁两地所在国都在重点发展宇航技术
C.甲、乙所在国都是世界农产品出口国,其中A国出口经济作物,B国出口粮食
D.丙、丁两国都利用廉价的海运大量输入铁矿石,在本国领土上发展钢铁工业
若下图中的圆为某种地理要素等值线,O点为极值点。完成1~3题,
1.若O点为北极,外圆为赤道,AC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则 ( )
A.从A点经B到Q点的方向与从P点经D到C点的方向相同
B.世界著名金融中心新加坡正当夕阳西下
C.北京时间为当日20时
D.P、Q两点位于晨昏线上
2.若图中等值线为等压线,且AB、CD为风向,则 ( )
A.图示区域为晴朗天气 B.在垂直方向上,图示中心附近区域以上升气流为主
C.该天气系统在夏秋季节出现时称为台风 D.冬季该天气系统给开普敦带来多雨天气
3.若该图为某时刻昼半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AC为10°N,则 ( )
A.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
B.B点正午物影指向正南
C.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开始北迁
D.北印度洋表层海水季风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9.重庆是中国的第四个直辖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为70%,重庆力争在2010年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至15%。同时,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承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初步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材料二 重庆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 |
煤 |
天然气 |
电力 |
其他 |
比重(%) |
77.9 |
12.8 |
4.6 |
4.7 |
材料三 重庆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1)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地区之一,分析其酸雨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列举重庆为减轻酸雨污染在能源开发方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14分)
(2) 重庆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简述其承接产业转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6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一 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和长三角都市圈图
材料二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2010年在中国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办世博会。
材料四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它用约占全国1%的土地,5.9%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以上海为经济中心,聚集了江苏和浙江地区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1)说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武汉梅雨起始和终止日期。(2分)
(2)读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请简析其原因。(6分)
(3)请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4)简述长江下游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5)简要分析影响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8分)
(6)长江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