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等压面图,虚线为高度,实线为等压面,各点的气压值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①高于③
B.①高于④
C.②低于①
D.④高于③
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图14中A、B、C、D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读图,回答1-2题。
1. A、B、C、D中最有可能是郊区的是
A. A B. B C. C D. D
2. 图中区域要建设一卫星城,最合适的位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回答1-4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氧、臭氧 B.氮、氧 C.氧、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臭氧
2. 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 25℃ B. 12℃ C. 10℃ D. 8℃
3. 高原地区气温低主要是吸收哪部分少所导致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4. 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导致对流层气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为某地四个不同时刻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情况,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非逆温现象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四个时刻中,最容易导致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所示大气气温除④外,总体趋势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
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 B.大气稳定,不发生上下垂直对流
C.没有臭氧,难以吸收太阳热量 D.多水汽、尘埃易成云致雨
稠密的水网或水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下图是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据图回答: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
1.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试分析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2.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中下游,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3.时至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4.河流、湖泊、沼泽、海滩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上海和武汉两大城市发展经济所起相同的作用是。
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上接云南、贵州,纵贯广东、广西,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建设西江经济带,把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串联起来,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下图中南、北盘江汇合处到柳江口一段,又称为红水河。该河至柳江口附近,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00米3/秒。图中给出的水位指河水水面的平均海拔,单位为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答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建设西江经济带的同时要重点开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流域生态和环境保护、造林绿化等工程,简要分析造林绿化对珠江中下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