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其中①表示1980年产业结构,②表示2006年产业结构),完成17—19题。
1.1980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第三产业比重最小
B.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C.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
D. 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2.与1980年相比,2006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A.农业发展速度高于工业和服务业
B.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C. 第三产业发展的最快
D. 工业发展缓慢
3. 按照区域的发展阶段划分,2006年该区域处于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 工业化阶段
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 初期阶段
《人民日报》2009年7月27日报道: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珠三角面向内地的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据此回答15—16题。
1.新一轮转移的产业绝大部分属于
A.劳动力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资源密集型 D.动力指向型
2.新一轮转移的结果是
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就业压力
B.增加了生产成本
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既为转入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13—14题。
1.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 2009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 与2008年相比,2009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 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2.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供应紧张,实现万亿
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限制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B. 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 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1—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I工业化进程速度比城市化快
C.该国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2. 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最主要来自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9—10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美国独立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资源密集型工业。19世纪中叶开挖了修建连接伊利湖与安大略湖间的人工运河,并且开通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间的铁路运输,东北部工业区崛起。图为美国东北部区域图。完成7—8题。
1.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及主导区位因素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A.汽车工业----科技发达
B.煤炭工业----煤炭资源丰富
C.钢铁工业----煤铁资源丰富
D.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域缩小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区域产业升级
B.环境日趋恶化
C.钢铁行业竞争激烈
D.人口外迁,劳动力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