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上述材料中描述的景观与我国下列地区最接近的是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
2.该地的气候类型及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水田农业 B.温带季风气候,旱作农副业
C.热带季风气候,桑基农业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田农业
3.下列属于该地文化特征的是
A.四合院 B.饮食以麻辣著称 C.那达慕节庆 D.崇拜海神、敬奉妈祖
每年9月7日前后为“白露”节气,届时我国多数地区昼夜温差往往为全年最大。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叶或花瓣上,早晨的阳光照射,看上去洁白晶莹,因而得“白露”美名。
1.结合“中国白露至秋分期间平均日较差分布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B地一定为8℃以上
B.A地与B地最大差值可达8℃
C.温差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在此期间上海出现“白露”机会一般比同纬度地区少
2.以下关于日较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大
B.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大
C.纬度高的地区比纬度低的地区日较差大
D.日较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积累
3.图中A地比B地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地处内陆 C.纬度高 D.寒潮侵袭
弄清地理事象背后的成因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1.造成上图中甲区域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上图中乙地气温高达40℃以上,其成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环境也发生着变化。图2所示的是“我国某地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
1.图2中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
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原因是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硬化地面广 D.雨季提前到来
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环状钻头及其他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
1.结合“我国西北内陆某封闭湖泊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远
B.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2000年
C.在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D.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2.关于1910~1930年该湖泊的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上气候趋于冷干,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B.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
C.湖泊水位、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1.四大自然奇观中成因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夏季多雨 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