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读下列30°N附近的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其图中等高距为10米)
1.与图中山峰N的最大海拔高度以及M、N两地的 水平实距最接近的一组数据是
A.79米,155米 B.69米,175米
C.82米,150米 D.97米,150米
2.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A.海浪侵蚀 B.人造海岸
C.珊瑚淀积 D.泥沙堆积
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我国东北与长三角地区粮食生产状况差异明显。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全国 |
人均耕地面积(hm2/人)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
4 916 |
5 872 |
5 870 |
7 044 |
6 207 |
6 175 |
4 885 |
1.表中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省区是
A.上海 B.黑龙江 C.吉林 D.浙江
2.随着土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应该是
A.垦荒,扩大耕地面积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 D.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现代化专业化生产水平
“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上述材料中描述的景观与我国下列地区最接近的是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
2.该地的气候类型及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水田农业 B.温带季风气候,旱作农副业
C.热带季风气候,桑基农业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田农业
3.下列属于该地文化特征的是
A.四合院 B.饮食以麻辣著称 C.那达慕节庆 D.崇拜海神、敬奉妈祖
每年9月7日前后为“白露”节气,届时我国多数地区昼夜温差往往为全年最大。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叶或花瓣上,早晨的阳光照射,看上去洁白晶莹,因而得“白露”美名。
1.结合“中国白露至秋分期间平均日较差分布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B地一定为8℃以上
B.A地与B地最大差值可达8℃
C.温差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在此期间上海出现“白露”机会一般比同纬度地区少
2.以下关于日较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大
B.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大
C.纬度高的地区比纬度低的地区日较差大
D.日较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积累
3.图中A地比B地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地处内陆 C.纬度高 D.寒潮侵袭
弄清地理事象背后的成因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1.造成上图中甲区域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上图中乙地气温高达40℃以上,其成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环境也发生着变化。图2所示的是“我国某地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
1.图2中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
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原因是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硬化地面广 D.雨季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