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25~28题。
1.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陆差异
2.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
6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3.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 )
A.中、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 D.高、低纬度地区
4.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
当前,交通运输已成为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据此回答22~23题。
1.下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2.一般来说,布局城市的理想环境是( )
A.山区河谷地带 B.平原地形 C.高原地形 D.丘陵地形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19~21题。
1.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洪积一冲积平原
2.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3.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
A.溯源侵蚀加强 B.侧蚀作用减弱 C.堆积作用显著 D.搬运能力增大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回答16~18题。
|
中国 |
美国 |
澳大利亚 |
法国 |
世界平均 |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
2202 |
8952 |
18245 |
3356 |
8900 |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
5405 |
514 |
384 |
288 |
1344 |
1.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2.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