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5~7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方向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完成3—4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图中海拔高度G处100m,H处为400m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该地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2.图中地区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为
A.棉花 B.苹果 C.甘蔗 D.甜菜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
(1)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明显多于北坡,分析其原因。
(2)从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中,你可总结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哪些规律性知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假如该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低纬环流,那么图中A处为___________气压带,D处为_________气压带,丁表示___________风带。
(2)假如该图为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示意图,该图表示海域在__________(南、北)半球。若该图表示的是太平洋,则甲洋流的名称为__________。
(3)假如该图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示意图,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 (冬、夏)季,南亚盛行_________风,东亚盛行_________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丙处的地质构造为 __,乙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3)如果该地区岩层中有一层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则该地区可能出现的旅游资源是________地貌。
(4)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_____ 循环,下列各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② ,③ ,④